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期刊】讓社會資源能還原利用

【篇名】 讓社會資源能還原利用

【出處】 jungle vol.001

【前言】
設計行為者評價到「設計師們除了學習設計的商業用途外,沒有機會學習設計的其他用途」。因為,國家和學界,只把設計師培養成產業生力軍。
「設計可以擁有更加廣闊的目的和意義」這種說法出現後,設計師們紛紛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內容】
探索環境問題的答案 綠色設計-聚會「農場」

設計師把地球環境問題的社會責任當成自己的問題,推廣了綠色設計運動。綠色設計不僅僅要考慮到設計的形態和樣式方面,而且還要思考設計方向和方法等整個設計過程當中,是否有利於環境和社會的問題。比如,再使用和再利用,延長產品的壽命及使用率、使用環境材料、分解和廢氣等問題都屬於綠色設計。

由韓國設計師主動發起的專案團體以「農場」為代號,在樣式與形態為主的現代設計中,重新思考設計的本意,尋找有利於人類的設計。
當中9位設計師以「-1」為名稱發表:可以吃的碗、廢紙做成的鉛筆、用一張紙做成的一張錢包、用16個鈕扣就能調節衣服寸的T恤…。
農場雖不是大活動,但能讓更多人關注環境問題。

善良的設計.點亮世界-給牆壁情感的項目

把切成兩半的花盆,黏貼在環境荒涼的場所、人們手接觸不到的地方以及需要呵護的牆壁上。
設計師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感染人們渴望擁有更加美麗的世界。

把設計師的才能貢獻給社會-設計分享專業

所謂貢獻才能的主題,被視為社會還原的方法,也就是把人(設計師)的才能(作品)貢獻給社會(弱勢團體)。雖然比金錢援助與大規模福利活動顯得樸素,但是給人們帶來了一同分享的實踐機會,而且還能更容易帶動更多人的參與,進而成為新的福利文化。

密秘溝通,擁抱美麗的結果-白雲村招牌設計改善工作

在設計時會考慮村落的整體氣氛,不會模仿城市的招牌,並且會利用招牌中村民們賦予的自發性美感。在這種合理具體的嚮導下進行的設計工作,成為膾炙人口的公共設計先例。現在很多人為了看這些美麗的招牌而來到這個人跡罕至的白雲村。
這次改善工作的核心是「把人生的故事承載在招牌中」在設計之前設計師們先進入村子採訪了很多居民,而且紀錄了每個商店的歷史和特色。經過這樣細膩的調查紀錄後,才能為村民獻上如此有意義的招牌。

【心得】
從工業革命後,設計走向專業化並以教育形式培養設計師,讓大眾了解設計並認同設計,進而改變生活形態,這是至包浩斯時期就有的理念:為大眾服務。然而現今設計師能設計出更多樣化、實用性高、富趣味化的商品,設計的影響是帶有社會責任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