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書籍】學習就這八件事

【書籍】學習就這八件事

【出處】 臉譜出版 Juan Mateo◎著 劉麗真◎譯 2008.4

【前言】
觀點、創意、寬容、善良、改變、學習、合作、領導,到底是什麼?對人的一生有哪些影響,又該如何學習養成?胡安.馬帝歐在《學習就這八件事》分享了對管理的想法與關切的課題,靠著說書人的本領,更把他思想的精華,發揮得淋漓盡致。

【內容】
觀點
解決問題最好方法,是考量所有的觀點,無論它們與我們的立場如何天差地別;在衝突中可能會有一個以上的正確觀點,因此必須逐一了解每個人的立場達成共識。
創意
理解的知識越多,我們越有機會發明另類的創意公式,有能力組合更多的元素;為了開發新創意,我們必須用特殊角度,觀察一般的現象。
寬容
在團隊裡要求寬容必須剛柔並濟。只有要求、沒有寬容和只有寬容、沒有要求一樣糟糕;不管發生什麼事同情心永遠存在。
善良
不要因為別人的暗中陷害,改變了自己善良的本性;多花一秒鐘想怎麼報復別人就等於浪費了一秒耽擱自己的計畫。
改變
過去的老規矩,不能是也不該是拒絕變革的藉口。一個忙得不可開交的組織,員工根本沒時間八卦。
學習
成功至少讓我們腦殘百分之三十,日常生活提供我們永無止盡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要錯過。
合作
團隊合作是一個永恆的練習,不斷測試你到底有多謙虛、服務他人的意願有多堅強隊合作的關鍵在於:你要承認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完美的人。
領導
協助同仁完成完成目標,要確定屬下自己動手,不能越俎代庖;衡量一個人的領導能力,不是看他是誰,而是他帶出怎樣的團隊。

【心得】
很多事情都會過去,過去就容易遺忘。生活中要有像這類的書藉提醒我們一些事情,不用太難懂。
善良這個觀點內容倒是讓我感到特別的,因為有太多的事情讓我們常常忘記這件事,最近看了很久以前的日劇詐欺獵人,當然不著重在演員還是劇情合理性上,但日劇的本來特色就是貼近生活:不要把每個人都當好人。也是在提醒我們,保有善良之心,防範要隨時啟動。最近某新聞媒體報導警員蹺班又暴力相向一事,試問報導出來後人民對警察信心降低後又如何?只是造成社會的不安定。之前媒體報導公務人員怠慢等等的事情,因此上級徹查,各機關必須把所有資料重印一次,又是一件浪費資源的事。
所以要時時提醒自己,學習可以成長的事情。

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期刊】W型社會來了!

【篇名】 W型社會來!

【出處】 遠見no266/楊瑪利

【前言】若問近年台灣社會哪個新概念最火紅,「M型社會」絕對是其中之一。
由日本專家大前研一提出的M型概念,主要意思包括最富和最貧差距擴大,中產階級將落入新貧、甚至消失。

遠見在訪問來自設計大國丹麥的帝山諾執行長李敏達,他已在台中設有分公司。意外地,他表示沒有聽過M型社會,反而表示,他正在觀察W型曲線的出現。

【平價優質商品將成最大主流】
W型的左右兩個高點,各代表低價與奢侈品,因為巨富與巨貧同步增加,因此兩端會成長,但成長得最驚人的將是W中間的市場。
因為在全球高油價的帶動高通膨新時代下,同時伴隨大陸、印度、東歐、東南亞等新興國家中產階級的崛起,未來全球中產階級還會繼續增加,而他們最需要的將是平價優質的好產品。
有獨無偶的,工研院先前出版的2015全輯時,就有一整本討論台灣的企業應該全力爭取平價且優質的未來大商機。

有78.8%的消費者把「價格」當作是最主要的選購因素,但還是有64.5%在乎「重視使用產品時的感覺」。這感覺是什麼?就是「超、集、省」。通膨時代裡,不但扼殺不了生命力強韌的中產階級,反而逼出了來勢洶洶的M型消費力:W。

一個李奧貝納廣告總監,為了一兼二顧,開始調整了家庭的生活習慣,周末時間她和親友開始舉行家庭聚會,好幾個家庭聚在某一個家庭內,不但省冷氣費又能節省外出的開銷;走到屈臣氏,聽到廣播傳來購買「寵I會員卡」各項優惠、折扣,居然勾起她心中的漣漪,為了省那以往不被重視的小錢,也讓她準備辦了一張來集點。
一個大學教授,上遍國內外網站,只為了得到一個優惠價格,以一個晚上100美元住進紐約時代廣場旁的飯店,並使用可以集點換飛機里程數的荷銀用卡線上刷卡;每周二,他會到全國加油站加油,結帳用富邦全國加油卡,每公升降3元,一次可省180元;他只在周一到周四到夢時代看電影,因為用富邦夢時代聯名卡,就能兩人同行,一人免費。他說,過去他對數字很沒概念,但這一年來,他逐漸改變。

購物越來越計較,貨比三家不吃虧,消費者不是不再消費,而是更加的謹慎聰明、減少次數和浪費。因此遠見提出三個關鍵:超、集、省,以供企業和全民修煉參考用。

【超:超質、超好、超選】品質多出20%,不但要超「值」、而要重「質」,並且兼顧「流行、環保、服務」等加值優勢,推出令消費者青睞的產品。

【集:集點、集中、集購】推出折扣平台,配合密集的行銷優惠,抓住「以量制價」的精髓,養成消費者忠誠度,無法再去想到別家的優惠。

【省:省錢、省時、省用】自有品牌no-brand擁有「供應到營銷」的便宜優勢,加以提供令消費者選購不費時的管道,以及看準二手交換市場的成長趨勢。

【結語】
新型態的消費趨勢已潛入我們的生活圈,像我這種友善的消費者自然而然的就在這個超集省迷魂陣中打轉多時了…我每天都有不少時間在想「哪裡優惠哪裡去」哩。
「所有的優惠只是為了創造更多的消費」,其實說穿了,不花錢才是真正的省,省小錢還是在花錢嘛,但是要花,就得貨比三家才不吃虧,既然這個社會有這麼優惠可選,那就多動點腦筋去選吧。
以上帶來了超、集、省介紹希望能為大家點出幾許日常生活的消費省思,也為創業和行銷企畫工作方面多一點方向性的指引。

2009年5月21日 星期四

【書籍】時間管理的50堂課

【書名】時間管理的50堂課

【出處】 陳鵬飛 著

【前言】
重要17世紀法國作家伏爾泰說過,時間是個謎;最長又最短,最快又最慢,最能分割又是最寬廣,最不受重視而又最寶貴,渺小與偉大都在時間中誕生。因此有人說人生最寶貴兩項資產,一項是知識,另一項就是時間

【一個小時不是六十分鐘】
在這個凡事講求效率的時代裡,由於生活節奏愈來愈快,使得很多人每天抱怨時間不夠用,抱怨事情永遠做不完,身為一個活在時間裡的人,你必須要知道一個小時不等於六十分鐘的道理,事實上在一個小時裡,你真正利用到的時間其實不多,甚至只有幾分鐘而已,而一個有成就的人來說,如果管理時間並且讓它有效化是生活中重要的一環。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
每個人都面臨過時間所帶來的壓力,每天列了一大堆計畫,但仔細回顧一下,你是否把時間都浪費在一些瑣碎的事情上,而卻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其實時間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卻因為你如何使用它,而產生不同的價值,除了學會如何平衡時間的分配、實現自己的預期目標以外,做好時間管理,也有助於舒解工作的緊張和疲勞,使工作與生活更具有成效。

【結論】
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我特地將它看完才把心得寫上來,所以晚了幾天,由於50堂課的內容較多,我在這篇文章裡只是先闡述它的精神與意義,接下來我會在讀書會裡陸續介紹時間管理50堂課的內容,請大家期待。

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

【期刊】台灣菸酒-百年老牌邀年輕人乾杯

【篇名】 台灣菸酒-百年老牌邀年輕人乾杯

【出處】 天下雜誌421 文/謝明玲

【前言】

台灣啤酒非變不可

去年七月台酒是個岌岌可危的企業。在幾項產品中只有台灣啤酒還維持在地的優勢。公營企業也必須扭轉改變生產者為主的思維,從消費者身上找創新。

創新大師克里斯汀生曾指出,熱中於傾聽最佳顧客的企業常會錯失創新成長的機會。過去台啤的客層以中高年齡為主。老一輩的人覺得沒有苦味不像啤酒,也很清楚啤酒講究新鮮,在地生產者容易掌握這個優勢。未來的產品,可以在不同的酒精濃度或價格光譜上找創新。

強烈消費者意識的創新

台啤決定出走舒適圈,挑戰少接觸的年輕人以及女性族群。不只要以傳統行銷手法,研究目標客戶的特質,更要仔細研究他們使用產品的情境。市場調查發現,年輕人如果自己喝,喝什麼品牌都無所謂,考量點在價格與習慣。但如果和朋友一起喝,品牌的重要性就向上提升。年輕人喝啤酒常是群體行為,必須訴諸情感。
很多破壞式的創新都來自:「過去較追求理性的顧客滿意,企業比較沒有注意到感性的顧客滿意。」這樣的角度。

在市場調查時問到一位女性喜愛的品牌,回答是外商啤酒,當給予看不見品牌的啤酒試喝時測出來的卻是台啤。女性回答:在夜店喝台啤,朋友會笑她。

因此,除改良年輕人不愛的苦味,「M!NE」啤酒「做自己」的訴求就是這樣的情境考量。台灣啤酒四個字縮小,改用英文名,也更能融入這群人飲用的情境與心態。

克里斯汀生提醒,許多公司都存在著「只要做了和過去不同的事就是破壞式創新」的偏見。他提醒,重點是採取外部觀點,關心市場上競爭者與目標顧客群的看法

台酒打算將直營門市改為便利商店,目標是直接面對消費者,體察他們的意見。

董事長韋伯韜說:「我們是有反省能力,能開創新產品。」


【心得】
品牌印象直接影響消費者的消費慾望。台啤找了阿妹代言台灣啤酒,就是為進入女性市場開啟大門,加上”正妹戀”將時尚與運動結合的台啤形象延續了話題。進來台啤操作市場的手法又相反於現今較熱絡的文創,要走向高質感高消費的市場。對於時下年輕人的品牌癖好,這樣的潮流操作掛小羊頭賣老羊肉的把戲確實只適合年輕人。

【期刋】π型吳靜吉,重看四個大夢

【篇名】 π型吳靜吉,重看四個大夢

【出處】 張老師月刊電子報
        文=呂政達

【前言】
利用的心理學家李維遜(Levinson)的人生四季理論架構,發現青年有四個大夢;在十七歲到三十三歲間,關於自我追尋的四個大夢,會持續地影響一生。
【內容】

Q:《青年的四個大夢》已經有三十年了,如今的您如何看寫書的動機?

以前的台灣社會,離婚潮隱隱浮動,過去社會由於風氣較保守,比較不去談這個東西。台灣那時候經濟在起飛,工作有更多的選擇,「第二專長」的風氣從那時就出現了。
最近有個T概念,說在學校學的東西是個直立的I,工作後接觸到不同的領域,所以變成T型。韓國的學者認為,韓國人在創新發明方面沒有好表現,就是因為缺少T型的人物。現在還有所謂π型人物的講法,指的就是有兩種專長。人的工作本行已經不足以應付挑戰,還須重新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

Q:那四個夢,有曾是您年輕時的夢嗎?

A:「青年的四個大夢」中的「良師益友」,過去的良師益友來自長輩或同輩;第三個夢是你到底要念什麼,要不要繼續念書還是去工作,根據你的興趣還是根據社會最時髦的行業,或大家都在念的領域來決定。第四個夢就是感情,不僅僅是愛情,也包括跟父母、跟老師的關係。我常講一個故事:王永慶年輕時在嘉義開米廠,會去研究怎樣有更好的生意。他會估計客人家的米什麼時候會吃完,打電話去說你們家的米快吃完了,我要送米過去。去時,把舊的米拿出來,米缸洗乾淨,把新的米放在下面,舊米放上面。有這種貼心服務,難怪他的生意愈做愈好。用每個人所彰顯的價值來看,王永慶的價值則是賺了錢以後再去做善事。

Q:如果您重寫四個大夢………

A:三十年後,四個大夢的架構依然存在,但青年可以選擇的當然就更多了。以前心理學上講的「良師益友」若是垂直的關係,教授、老師、家長或家長的朋友,即找良師來當做益友,現在由於網路社群發達起來,現在是「益友」可以來當「良師」。比如說,現在年輕人要去搞遊戲設計,可能會被父母唸說:「為什麼不好好讀書?」垂直的關係已不能滿足他的需求,但同輩就很懂,同輩的「益友」於是就變為「良師」。學校的教學也慢慢走向參與者中心,像課堂上老師讓同學做報告就是,同輩間互相學習、互相貢獻。因此,現在至少有一個夢的關係已經出現改變。

哈佛大學的Howard Gardner曾經說,人生的價值是真善美。但對現在年輕人來說,我們講科技要跟藝術結合,做生意同時要有公益的眼光。年輕人的價值觀比較是快樂,因此問題就變成,到底什麼活動,對年輕人是比較重要的?現在有各種管道,出現許多新的系所。即使系所變化這麼的大,我們的高中課本學科分類還是相對傳統的,到了進大學才發現多出這麼多的可能。從高中到大學,存在著相當大的落差。

從未來的工作選擇回過頭來看這個落差,年輕人真的不是很清楚。最後就變成,哪種人物被報導得比較多,哪幾個系所會比較熱門。大學的價值,還是以分數高低來做為判斷標準。我覺得現在年輕人的整個價值觀已趨向多元化,已經跟當年我寫書時都不一樣了。在多元價值的衝擊下,我所舉的例也愈來愈小眾。如果我要再寫一次這本書,在四個大夢中都還要有許多的小夢,人生價值的多元夢想、良師益友的多元選擇、職業與事業的多元可能,情感方面不再是三千弱水取一瓢飲,而是如何喝水喝得健康。

Q:關於工作的夢想,我們的教育缺了些什麼……

A:我們曾做過一個研究,發現中小學老師常常有種無力感,對學生來說,老師所講的話,很難跟媒體人物相抗衡。媒體人物所講的人生道理,學生反而比較信任。在教育裡,一種對未來想像的脈絡,很可惜我們是缺少的。這樣講吧,英國中小學的教育,基於一個基本的假設:當這些中小學生將來進入職場時,有2/3的工作可能還未被發明。這是他們教育的一個前提,他們會想,如果這個假設成立的話,要怎樣來教育小孩。現在有CFO財務總監、CTO技術總監、遊戲設計,以前怎麼可能有這種工作。社會多元性發展以後,以前被壓抑的、沒有出現的,現在紛紛出現了。知識和經驗累積愈多的時候,未來有什麼工作就可能會產生。很多工作,是你自己發明出來的。但在台灣的教育想像裡,我們的工作是別人發明出來的。我們的大學教育,最多只告訴學生,現在有什麼樣的工作,可以去追隨,卻缺乏想像的這一塊。





《吳靜吉小檔案》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曾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長、蘭陵劇坊藝術總監、國策顧問、政治大學心理系主任等職。現為美國在華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政治大學名譽教授。


【心得】
從事教學教育的教授角度看現代教育,雖不是什麼大理想、大觀點,卻是從基本面開始延伸,用最原始的理論與觀點很白話的說出來。多元的社會難以分辨是非,政冶亂象荒唐事件陳出不窮,多元的變像是要社會做這麼大的犧牲,試問:誰還能互相尊重?

2009年5月19日 星期二

【期刊】離總統最近,離總統府最遠

【篇名】 離總統最近,離總統府最遠-專訪 前台北市副市長 金溥聰


【出處】 遠見no.266 楊瑪利、林美姿

【前言】金溥聰,一個耳熟的名字,一個與馬英九時時勾在一起的名字。
有人戲稱他是推翻中華民國的韃虜,但他卻塑造了中華民國民選總統的成功品牌-馬英九。
政治圈普遍認為,他是馬英九總統最好的朋友與最信任的幕僚。
有人說,他是馬英九神祕的影武者。
他主導2008總統大選文宣戰,推出力求貼近民情的slogan:「準備好了」、「快樂頌」。

以下整理所閱讀的相關報導,介紹這個奇妙而低調的「皇親國戚」。

【出身】

他是「外省人中的外省人」,滿州皇族,祖譜記載是「愛新覺羅溥聰」,與溥儀同輩,是溥儀的親堂弟,有人戲稱他為「貝勒爺」。
身為旗人的他,常覺得自己是少數民族中的少數,所以痛恨操弄省籍與族群議題,主張馬英九應致力於族群與政黨的和解。
改朝換代的金家移居台南,金溥聰自小調皮,當他自美取得新聞博士回台當教授之時,跌破不少家人和同學的眼鏡。
曾以榜首考上了國際新聞人員特考,與史亞平一起受訓六個月。但他不願接受外交工作,率性任為的他,歷經了報社記者、大學教授、電視台新聞總監等職務。最驚人的是,當年任北市市長的馬英九找他進市府幫忙,一些馬英九任內推動的「不討好整治方案」,大部份是出自他的主意。
總統大選後,居功厥偉的他也才願意領助選薪水,「不當選、不支薪」,「不入府、不入閣」,一直以來默默為馬建立形象當大刀、做壞人。


【打造馬英九】

做為大學新聞系的老師,金溥聰卻很少接觸媒體,「我一接觸媒體就會起『火花』,我很堅持新聞專業,要求記者一定要查證」,新聞的專業背景,讓他成為馬英九的gatekeeper(守門人),任何不利於馬英九的消息,有損於馬英九形象的政治活動,都會被擋下來。處女座的他,對於一手打造出來的「作品」,也是近乎嚴格的「管理」,因此,他與許多媒體界的朋友關係十分緊張,只要有傷馬形象的,他一律擋開;哪怕是競選總部持有對手極機密的x檔案,金溥聰也是不准。

「金馬二人組」,彼此氣味相投,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有互補之處:出身背景相仿,兩人早年都在國民黨國際關係室工作過,是長官和部屬的關係;也曾同時在政大教過書,是同事的關係;其間分分合合,相識也已30年,見面的場合不是公務,就是彼此最愛的運動場合,默契十足。

金溥聰認為,馬英九的特質對台灣是有好處的,涉足政治久了,越覺得馬英九的任勞任怨、始終如一的文人氣質是難得的;他很少回嘴反擊,他尊重專業共治;金溥聰自認為是注重江湖道義之人,套一句西方諺語:誰帶你去舞會,你就跟誰跳舞。

提到選後藍綠和解的問題,有些黨內人士會覺得好像被背叛,綠營也不太買單,這幾年來,社會氣氛被激化,過去八年來,人性的鬥性、對抗性都給被逼出來了,越是想彌平傷口,越是不被諒解,有些人似乎是陷在對抗性思維裡太久了 ,爬不出來,只看得到黑暗。


【結語】
為什麼這次寫金溥聰?因為我欣賞他這種文人的謙善胸襟、有所為有所不為、功遂身退,智慧與執行力兼具的行事美學,也看得見近年來我對自己為人處事方面的期許,有朝一日,但願左輔右弼之星能眷顧我吧。
也許雜誌把它給傳奇化了,但金先生的存在,我認為是種有趣而耐人尋味的意味,台灣的媒體,總是這麼愛搞傳奇,也許,這樣霧裡看花的描寫也在金先生的算計之中吧。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期刊】開派對比開會重要

【篇名】開派對比開會重要

【出處】2008年11月 Cheers雜誌  文/吳凱琳

【前言】
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一個從小有閱讀障礙的人,成功領導英國最大私人企業集團,他和一般的企業家實在很不一樣,像是個過動兒,從沒看過像他如此熱愛到各地趴趴走的企業領導人。所有關於他的新聞都和派對脫離不了關係。「玩樂」就是他經營事業以及領導的最高原則。

【開派對才是重點】
在維京集團,他永遠是第一個帶頭玩樂的人,坐不住辦公桌的他,最愛的是到全球各地分公司「視察」。每到一個地方,下班時間一到,立刻拉著大夥兒到餐廳喝酒聊天。對布蘭森而言,飲酒狂歡是和員工搏感情的不二法門,「離開辦公室才能讓人真正放鬆,流露真性情」。

「別害怕展現自己的缺點或脆弱的一面,那才是真正的你,員工反而會因此打從心底服你」,多數領導人最愛營造的距離感與神祕感,全被布蘭森拋在腦後,他只怕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員工「攪和」在一起

【留人要先留心】
人與工作之間的關係,心理層面的滿足永遠大過物質面的給予,仔細去想在員工心裡,真正在乎的是什麼?走與留之間,他們如何抉擇?他在今年9月底最新出版的《經營心法》(Business Stripped Bare)中便提到:「員工之所以離開一家好公司,最根本的原因是認為自己不被了解與重視,他的個人價值再也無立足之地。」

他一直記著一句老話:「街上的路人往往比大老闆更有概念。」從酒吧、咖啡廳、到飯店,不論走到那裡,他隨時隨地都在找可以獨當一面的優秀人才,好的人才永遠不嫌少,翻開布蘭森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裡面寫滿了別人推薦的優秀人選,或是他希望挖角到維京集團的名單。其實換個角度想,布蘭森本人或許就是最好的誘因,他另類的領導思維,正好能吸引到同樣不按牌理出牌、熱愛創業的怪傑加入。

【結論】
本篇的意思當然不是指純玩樂,也不是要所有的領導人都跟下屬打成一片,現今管理趨勢就如同布蘭森所說的,員工最害怕不被瞭解與重視,若無法發揮自身的長材,那麼勢必無法對組織產生認同感,進而掛冠求去,因此知人善任是身為一個領導人必備的條件。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期刊】沒有戰功與歷練 何來升官實力?

【篇名】 沒有戰功與歷練 何來升官實力?

【出處】 career 387

【前言】在實力主義年代,升遷不再是比年資,而是看戰功與歷練。若想在三十歲前擺脫小職員的命運,就要勇於嘗試各種歷練,挑戰各種任務,立下令人印象深刻的戰功。

三十歲是職場生涯的分水嶺,有人履歷表上已經有豐富的歷練、漂亮的戰功,開始攀登主管階梯;有人在職場打滾多年,履歷表還是乏善可陳,如果到三十歲還幹不上基層小主管,就要有當萬年小職員的心理準備。

【給自己一張漂亮的履歷表】
當然,戰功不是只有狹義的「業績」。包括勇於任事、扛下高難度任務或專案;公司開拓新市場或開發新產品時,擔任開路先鋒;或公司需要人員外派時,自告奮勇當仁不讓…這些都能在戰功簿記上一筆。

戰功的面向很多元:服務令客戶滿意,或者能搞定難纏客戶;各種能力要像「拼圖」一樣累積而成,跨部門的領導經驗也很重要。一個人的歷練越完整,就越有機會往上爬,許多企業會透過部門輪調,來裁培有潛力的員工。


【歷練機會要靠自己爭取】
想要累績戰功和經驗,不只是自己想不想,也要看公司給不給機會或資源,與其坐等機會,不如主動出擊。尤其是不推諉工作,積極爭取,給自己更多歷練;以打躲避球為例,想要掌握全局,就越要設法拿到球,因此不能怕被球打,並且接住它;如果不會寫企畫書,就更要正面迎戰它。


【挑戰高難度任務 踏出升遷一大步】
克服貪圖安逸的人性弱點,你在升遷路上就踏出一步路了;通常主管為了測試接班人,會丟下一連串的test來確認能力極限,簡單來說,就是分派難度高、負荷重的工作,看他是否能完成任務。



【結論】
其實我沒有很prefer這樣的觀點:「為了升遷目的的工作」,如果工作的動力是功利的,那麼從工作中得到的樂趣應是有限的吧,雖然我常把功利放嘴邊,但是「情懷」和「理念」才是支持事業持續下去的力量。
升遷是一種肯定,而安於基層也並非錯誤,如果能把握好當下的工作,盡心盡力的做好該做的事,那麼,bonus payment 和 promoted也只是附加的,工作的態度也才能無入而不自得。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期刊】台大學生 也要重新「學讀書」

【篇名】 台大學生 也要重新「學讀書」

【出處】 彭昱融  出處:天下雜誌 420期 2009/04

【前言】
隨著愈來愈多新生學習遇到困難,國內大學已逐漸體會「大一學好,大學成功一半」。台大透過新生專題、個別學習諮詢,政大開設「大學入門」課程,全力引導新生順利過渡。
然而,大學生學習困難的背後,原因究竟何在?


【學習動機低】
台大去年九月針對應屆畢業生調查,學生經過四年的大學洗禮,四成的學生仍有書讀不完、不擅撰寫報告、不擅口頭報告的困擾;三成認為自己缺乏讀書技巧、缺乏閱讀原文書能力、上課無法專心。

過去,大學生是少數菁英,經過層層篩選,學習動機強烈。如今大學錄取率已達九成,許多大學生「不知為何而來」,學習被動、自我要求也低。學生把大學當高中唸,學習策略沒跟著進步,也是學習困境的另一個主因


【理解再實作】
學會拆解文章段落與辨識邏輯的閱讀方法後,下一步是轉換成寫作能力,從「讓讀者容易理解」的角度,理出寫作大綱,一步步寫出結構分明的讀書報告,這就是重新練習讀書的方法之一。

培養對自己學習狀態的評估能力,也是關鍵學習技巧之一,將自己學習情況透過紀錄的方式(如錄),透過影像的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己,將會很快發現自身的問題在哪,就能夠馬上進行改進。

【結論】
透過理解行為、引發動機、掌握方法,我們可以擺脫「學不好」的命運,自我培養為「專業學習者」,大幅提升學習成效,我想不只是大學生,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都應該運用有效的學習方式,例如讀書會就是很好的學習方式之一。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期刊】請像設計師一樣思考

【篇名】 請像設計師一樣思考
           -專訪IDEO執行長 布朗
【出處】 天下雜誌421

【前言】像設計師一樣思考,不能只改變開發產品、服務、與流程的做法,甚至能改變構思策略的方式。」布朗去年於《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文章中寫道。


IDEO:一家十八年、五百多人的設計公司,獲得全球最多的產品設計獎項,連續三年登上美國百大創新公司排行榜。

【內容】
設計是包含硬體、軟體、服務和品牌。

什麼是好的設計思考
● 直接觀察,凡是以人為本,考慮人們的行為、需求、偏好,但同時也考慮科技的可行性、商業的可行性。不要看現存市場,要看市場裡的終端使用者,整合性思考讓企業創新符合人們的需求。
● 快速創造原型。具體了解才能愈快落實成原型,愈快測試、得到回應。
● 說故事。強而有力的故事會為你的創意注入生命。
我們進入網路的年代,對意義的追尋只會更強烈。經濟富裕後,人們的基本需求滿足後會追求更大情感上的滿足、更多生活的意義。
每一個創業流程的第一步就是問對問題。要常常問,為什麼事情會如此演變。這類問題將開創新的大門:為什麼產品是這樣?為什麼與客戶要這樣溝通?為什麼我們會是在價值鏈的這個位子?這些問題的答案會來自仔細觀察。先是好的觀察者才會是創新者

【心得】
觀察、思考到務實還有一大段距離,我想應該是用經驗補足的吧!初出社會的人總之這裡去哪裡改的,到最後就會四不像,我滿同意前幾篇裡講到的三個圈理論:興趣、專業、工作。三者的交集並非由社會決定。
前幾天我朋友開始跟我抱怨,說會胖是因為跟我走太近、錢存不下來是因為跟X常約出去吃飯約買東西…。被經理唸,就用反正我想離開的想法逃避。每個人都會有類似的想法,倘若沒有正向思考與知識補足恐怕就同流合汙了。雖不自許是一股清流,但至少不認同那樣的"牽托"。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書籍】世界是平的

【書籍】世界是平的-把握這個趨勢,在21世紀才有競爭力

【出處】 湯馬斯弗里曼,雅言文化,2007

【前言】The World is Flat,這本書幾年前就很有名了,是近代經濟趨勢大作,由美國普立茲新聞獎的終生評審弗里曼所著,集結他數十年來在立足新聞界、走遍多國採訪的心得,文字很有個人風格,字數多,但是節奏很快,也可能是譯者很強;本書的理論見於世面上大小不同的論著當中,其實讀起來真的很舒爽。

第一章、我正在睡大覺,好多工作外移了
第二章、抹平世界的十輛推土機
  1. 1989/11/9圍牆倒下,視窗開啟
  2. 1995/8/9連結力的新時代,網景上市
  3. 工作流軟體
  4. 上傳
  5. 外包
  6. 岸外生產
  7. 供應鏈
  8. 內包
  9. 資訊搜尋
  10. 輕科技「類固醇」

第三章、三大匯流與媽媽的義肢

第四章 、勞斯萊斯算是一家英國公司嗎

第五章、相信開放,別以為壁壘有多少幫助

第六章、「世界是平的」時代所需要的競爭力

第七章、「世界是平的」時代所需要的教育理念

第八章、「世界是平的」時代所需要的教育投資

第九章、給政府、企業、父母的良心建議

第十章、為什麼墨西哥的護國聖像都是中國貨

第十二章、企業七大成功法則

第十三章、對許多人來說,世界一點都不平

第十四章、本土文化走向全世界

第十五章、戴爾衝突防制理論

第十六章、從11/9到9/11:我們需要想像力



在全球化1.0的時代中,國家要有全球思維才能富強,或至少有個一席之地;在2.0的版本中,企業必須要有全球思維,才能昌隆,或至少存活下去;在3.0的現代,個人必須要有全球思維,才能吃得開,或至少過得去。需要的不止是技能的新水平,而是心態上要有一定的彈性、自我趨策、靈活度。

今日很多工作者都可以發現,自己的所做所為已跟「 全球化」接軌了,人人都應該意識到,不只我的工作必須嵌進某個全球的供應鏈,我也必須知道如何去競爭,擁有必備的技能組合,達到供應鏈的工作效能。而且,我有能力,做得和世上其他人一樣好,甚至更好。在現今各種全球產業中,我必須天天我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和貢獻出來的獨特技能,證明我捧的飯碗捧得當之無愧。假如我不能證明,飯碗就會飛走得比以往更遠更快。


上面第十五章有提到「戴爾衝突防制理論」,我覺得這一章很有趣,它的前身是「黃金拱門衝突防制理論」,黃金拱門就是麥當勞,當兩個國家都有麥當勞連鎖,證明這兩個國家已有一定的經濟水平,人民自然是渴望安定和平的生活,絕對不希望國家發生戰爭。

Dell是作者在寫本書所用的筆電,因此他也使用了他記者惡勢力透過了Dell客服追查到他這台筆電的供應鏈關係,有趣的是,供應鏈全佈全球,尤以亞洲最多,亞洲又以台灣最多(看到這裡,好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台資企業都有,只是工廠都在大陸…)。理論言明,只要是國家身處在大品牌供應鏈其一之時,企業們為了利益,維持住供應平衡、社會和諧…簡單來說,經濟貿易是對世界和平有極大的幫助。看看北韓和伊拉克,他們沒M,跟世界接軌的供應關係當然…



【結論】
在壁壘重重的時代(過去社會流通不發達),個人平平也能賺到一份薪水;在抹平的世界裡,個人不該是平平,因為愈來愈多的工作只會歸給最好、最聰明、最有生產力、最便宜的工作者身上。

書中對教育討論也頗多,大都是講到美國因為富久了,導致年輕的一代都很墮落不上進,連最基本的閱讀都沒了,成天只知聽ipod、打電動,我想到我們台灣。

在美國,有色人種的社經地位長期處於低下,有一位黑人運動的領導者提到(他本身當然也是黑人): 「你們年輕一代的都不讀書、不上進,到社會上工作之後因為受到次等待遇就去打老婆、醉生夢死,這樣子領社會津貼領得心安嗎?」
後來他的言論受到團隊有 些人的抨擊(我覺得他說得也蠻有道理),有個牧師,也是領導人之一,幫他打圓場:「我們都必須提高我們的地位和條件,當然要完成這個理想,絕對不能靠酒鬼、毒蟲。」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期刊】心煩嗎?善用「情緒抽屜」10種方法寵愛自己!

【篇名】心煩嗎?善用「情緒抽屜」10種方法寵愛自己!

【出處】作者:吳若女、黃惠鈴  出處:天下雜誌網站

【前言】
這篇文章其實是寫給職場中的女性看,不過我認為裡面的方法是不管男女都能去學習,也學習如何讓自己放鬆。

曾有人提出「抽屜理論」,讓人把不同角色,放進不同抽屜。例如,進入辦公室,就打開專業的抽屜。回到家,就打開愛與溫柔的抽屜。打開這個,就關上那個,減少彼此的干擾。

在辦公室裡,打開專業的抽屜
別害怕難纏的同事,也別害怕外來的批評,有好些方法能幫助自己,在職場上更成熟與專業。

(一)深呼吸,善用「瞬間暫停」小技巧
工作時,有人對你大吼大叫。最忙時,事情還是不斷湧入,你覺得快失控…這時,不妨開始深呼吸,一次、兩次,讓空氣緩緩進入身體。
《生活,該適可而止》的作者岡得斯建議,有時候可善用「瞬間暫停」的技巧,控制自己快要炸出來的情緒。像是深呼吸、到茶水間走一下,或在洗手間待一會兒,都是讓心與靈魂休息的好機會。
除了這些小技巧,也可以在平常先問自己幾個問題,防患於未然。「什麼事最讓你抓狂?」、「什麼時候工作壓力最大?」讓自己有心理準備,預做安排,減少失控的機會。

(二)和討厭的人也能愉快相處
我們都會害怕衝突,怕得罪人,所以碰到難相處的同事,多半不知如何是好。其實,有些方法讓自己愉快點。《憂慮》一書的作者哈羅威爾建議:
.和他(她)保持適當的距離。
.觀察別人是怎麼和他(她)相處?怎麼互動?但別太勉強自己。
.有機會和他一起喝杯咖啡,多點了解,找出這個人的好處,正面看待他。
.不妨將困擾告訴主管,請他居中協調。
.想一想,也許是你難相處。該自己做些調整。


別忘記,自己的抽屜
心理學家多鼓勵壓力大的現代人,要勇於了解自己的情緒,別忘了獨處時,適時打開自己的潘朵拉盒,了解自己的真實情緒,不再壓抑或隱瞞,隨時寫下來,把情緒收起來,當下不再受影響。


寵愛自己的10種方法
(一)有效利用時間管理
時間常常會不夠用,能善用分配時間做事,你的工作會更完美

(二)善用分擔來做事
一個人的力量不會比一個團隊的力量大,跟其他人分工搭配作業,你的工作速度會快十倍。

(三)健康的飲食
意謂你要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多喝水,適當補充維他命;少吃紅肉、少糖、少吃加工精緻食物、少吃飽和脂肪。另外,如果有抽菸,戒掉吧!

(四)運動
運動是對抗壓力的絕佳良方。當你覺得有壓力時,身體會釋放葡萄糖跟腎上腺素,藉由運動可幫助燃燒這些多餘的化學物質,所以你的身體可恢復常態。

(五)睡眠充足
最好能有足夠睡眠,不過,有時候你可能因為壓力太大而睡不好。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擾,試著睡前洗個熱水澡,避免臨睡前喝酒、抽菸或飽餐一頓等。

(六)解放壓力
不管再怎麼忙,別忘了好好疼愛自己。有些紓壓產品還挺好用的,例如電動按摩器可按摩背部、肩膀等,有些產品甚至有溫熱按摩效果。
把煩惱寫下來也是個好方法。拿起筆跟紙,花個20分鐘把你的困擾跟可能的解決方法寫下來。

(七)尋求協助
別把所有責任都攬在身上,你需要幫助時,別忘了向你的其他家人、親戚朋友等求援

(八)定期健康檢查
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有責任照顧好你的健康。就算再忙再累,如果生病千萬別硬撐,趕快求醫。

(九)自己的心靈園地
雖然諸事纏身,不過,獨處的時間或空間,能讓你暫時抽離煩躁。

(十)一顆正向思考的心
保持正向思考不容易,但對健康絕對有益。你可以試著找出會讓你覺得高興的事物,多開懷大笑,儘量避免會讓你沮喪的想法、行動。一旦發現自己掉進不好的情緒,適時踩煞車:停,不要再想下去。
開心過一天,難過也是過一天,何不饒了自己,多看好的一面,學會寵愛自己!也許你可以從每天說句讚美自己的話、說句感謝別人的話開始!

【結論】
大部分的壓力,不是別人給予,而是自己所造成的,要如何去控制壓力紓解壓力,自身的思考方式就很重要,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煩惱,但是如何把壓力及煩惱在對的位置,將壓力轉為助力,讓自己變得更進步,是我們都需要思考的題目;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正向思考,讓自己有個美好的一天,如此生活會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