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期刊】8問黑幼龍 逆勢出招的心法

【篇名】8問黑幼龍 逆勢出招的心法

【出處】Cheers雜誌  4月份   盧智芳

【前言】
職場不順遂、工作不順利、事事不順心,在不景氣的籠罩之下,這是大多數人的心聲,拼命工作卻被主管刮一頓,因為少了「老子不幹」的選項,所以只好忍氣吞聲做下去,別再鬱悶了,黑幼龍教你逆勢出招的心法。

【面對危機的兩種選擇】
現在大環境的確不好,但你卻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完蛋了,無救了,我無能為力了;另外一種則是看到了希望。每個人都聽過危機就是轉機,處於劣勢的時候,你是否已經想到要如何去尋找出路呢?面對目前的低潮,想想看,你能不能充電一下?你要不要改變?

黑幼龍先生打趣地說「今年不是達爾文200年誕辰嗎?簡單地說,達爾文發現,能夠活下來的生物都能適應環境,一直演化」人也一樣,適應能力愈強,生存力愈強。失業並不可恥,人的一生中能遇到多少次真正能停下來思考的機會呢?運用正向思考的力量,把自己帶往更美好的世界。

【兩種景氣的相同結論】
即使沒有這次危機,都要預期企業界是用最少的錢、最快的時間,做最多的工作」黑幼龍先生如是說。其實讓自己做好準備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大環境的變化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我們真正能把握的是自己,讓自己隨時做好準備,面對接下來的每一個挑戰。

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很重要,但千萬不要按表操課,要去了解自己的專長、興趣、喜好,隨時隨地調整規劃,讓自己漸漸步上軌道。每個人都有三個圈圈,第一是興趣,第二是專長、第三是價值觀,剛出社會的人這個三個圈圈往往是沒有交集的,一定要想辦法讓它們產生交集,聚焦你的能力與發展。

【結論】
其實正向思考的力量真的很大,以我自己為例,雖然一開始不能接受新的單位,但後來朝正向去思考,情況就漸漸改善了,我體會到環境只是一時的,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培養自己的能力,讓自己不論到何處都能隨時接受挑戰。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期刊】讓社會資源能還原利用

【篇名】 讓社會資源能還原利用

【出處】 jungle vol.001

【前言】
設計行為者評價到「設計師們除了學習設計的商業用途外,沒有機會學習設計的其他用途」。因為,國家和學界,只把設計師培養成產業生力軍。
「設計可以擁有更加廣闊的目的和意義」這種說法出現後,設計師們紛紛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內容】
探索環境問題的答案 綠色設計-聚會「農場」

設計師把地球環境問題的社會責任當成自己的問題,推廣了綠色設計運動。綠色設計不僅僅要考慮到設計的形態和樣式方面,而且還要思考設計方向和方法等整個設計過程當中,是否有利於環境和社會的問題。比如,再使用和再利用,延長產品的壽命及使用率、使用環境材料、分解和廢氣等問題都屬於綠色設計。

由韓國設計師主動發起的專案團體以「農場」為代號,在樣式與形態為主的現代設計中,重新思考設計的本意,尋找有利於人類的設計。
當中9位設計師以「-1」為名稱發表:可以吃的碗、廢紙做成的鉛筆、用一張紙做成的一張錢包、用16個鈕扣就能調節衣服寸的T恤…。
農場雖不是大活動,但能讓更多人關注環境問題。

善良的設計.點亮世界-給牆壁情感的項目

把切成兩半的花盆,黏貼在環境荒涼的場所、人們手接觸不到的地方以及需要呵護的牆壁上。
設計師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感染人們渴望擁有更加美麗的世界。

把設計師的才能貢獻給社會-設計分享專業

所謂貢獻才能的主題,被視為社會還原的方法,也就是把人(設計師)的才能(作品)貢獻給社會(弱勢團體)。雖然比金錢援助與大規模福利活動顯得樸素,但是給人們帶來了一同分享的實踐機會,而且還能更容易帶動更多人的參與,進而成為新的福利文化。

密秘溝通,擁抱美麗的結果-白雲村招牌設計改善工作

在設計時會考慮村落的整體氣氛,不會模仿城市的招牌,並且會利用招牌中村民們賦予的自發性美感。在這種合理具體的嚮導下進行的設計工作,成為膾炙人口的公共設計先例。現在很多人為了看這些美麗的招牌而來到這個人跡罕至的白雲村。
這次改善工作的核心是「把人生的故事承載在招牌中」在設計之前設計師們先進入村子採訪了很多居民,而且紀錄了每個商店的歷史和特色。經過這樣細膩的調查紀錄後,才能為村民獻上如此有意義的招牌。

【心得】
從工業革命後,設計走向專業化並以教育形式培養設計師,讓大眾了解設計並認同設計,進而改變生活形態,這是至包浩斯時期就有的理念:為大眾服務。然而現今設計師能設計出更多樣化、實用性高、富趣味化的商品,設計的影響是帶有社會責任的。

【書籍】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

【書名】 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

【出處】 陳之華 Yolanda Chen,天下文化,2009年3月

【前言】
二十一世紀的芬蘭教育帶給大家最好的禮物,不是去仿效它,我們是該試著去探索的,是芬蘭教育所關注的:「啟動每個人對於教育的基本價值觀,以及對生命和人本價值的思索。」
「你們是這麼聰明的族裔,為什麼無法為生活、環境等等,做出更多創新?」
朋友在海外待了六年的兒子,不久前回到台灣念高一,一向認真樂於讀書孩子,一年來曾多次不解地問母親,為什麼大家非得這麼念書不可呢?書一定要念成這般辛苦呢?
他問母親:「妳一直告訴我,這所高中的同學都很聰明,是很好的學校,為什麼有些課,老師根本就沒教我東西就要考試了,所以大家就只好去校外補習。」這個孩子也很納悶,台灣有這麼多聰明的學生,卻沒能培養出幾位諾貝爾獎得主?
他真想知道,身邊這一群又一群聰明絕頂的用功同學,在這種環境下,到底能為自己的生命創造出什麼未來與願景。
社會上普遍認為一定要給職員打考績才會產生績效,卻有另一個社會的思維強調,只有運作有效的工會,以及引導出自發性的認真態度,才能確保工作品質。當我們過於慣性思考,以為沒有排名就會失去世界的競爭力 ,卻有另一個天地把對學生分開排名視為社會公平性的淪喪。
當我們認為國家競爭力是要靠全民不眠不休的打拼,卻發現地球另一端有著和我們差不多的人口,不分男女老幼一年有好幾週的假期,堅持守著朝八晚四、朝九晚五的正常作息,認為那是有經濟效益、又符合節能減碳的生活方式。
世界各地開始注視北歐芬蘭的教育成果,對這個教育整體評鑑各項名列前矛的國家百般好奇、極欲探究,但多半仍以固有舊觀念來對它品頭論足,觀摩他國經驗到了最後,卻無法從根本的價值與事物的本質上去探究,再怎麼高談借鏡、學習,沒有檢討自我的勇氣,終究只是一句話:國情不同、無法套用。
本書提及,在「教育的基本價值」上繼續反芻,我們能為下一代做什麼?是以擊敗他人為樂呢?還是要瞭解自我、尊重群體,才是未來世界需要的人才?
【結語】
台灣的教育總是重視「補弱」,鮮少「增強」…數學差就去補數學,英文差就去補英文,若是把消磨在這些東西上面的精力用來鑽研原先就有興趣或擅長的科目呢?我想,通才教育與通識教育的毒瘤自古就有,可能是孔子喜歡精通六藝,才使得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不斷被教育成「目標成為完人」的模樣吧。
成績單上的等第低了一點來看,倒楣的孩子這輩子等於是活在否定的陰影下了,但幸運的被家長適性發展的又能有幾人呢?這種競爭意識也反映在職業上,普遍人認為從事基層行業藍領階級辛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一堆人都擁有大學學歷的時候,高等教育還有其品質可言呢?
社會的價值觀與學生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體兩面,沒有升學壓力又能順著自己的興趣走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2009年4月26日 星期日

【書籍】創造美好明天的夜間習慣

【書名】創造美好明天的夜間習慣

【出處】商周出版 佐藤傳

【前言】
珍惜夜晚,迎向嶄新的一天;「過了三十歲,剩下的只有習慣」這是西方的一句名言,習慣等於你自身的姿態,改變習慣也就等於改變你的命運,人生也會跟著改變,想改變生活的人,就從你的習慣開始下手吧。

為明天做準備,消除不安
確認明天的行程,衛明天做準備,我們常常都認為明天的事情明天再做確認,但卻在起床後忘的一乾二淨,因此請為明天做準備,讓自己不再慌張,安穩的入睡。
愛家是大多數成功者的特質
下班直奔回家,能充分擁有自己的時間,就能好好為明天做完善的準備,做足準備成功就會在自己手中。
讓房間的地板清晰可見
乾淨的房間,自然會讓人想待在裡面,而不是一直往外面跑;跑去客廳看電視,忽略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當然也無法讓自己變為有效率的人。
營造身心放鬆的空間
擁有自己放鬆的場所是很重要的;電源一直開著的機器容易故障,人也一樣,所以回到家找一個能放鬆的地方,讓自己好好補充明天的活力。
橘黃光,癒療人心
溫暖的燈光會使有人放鬆的感覺,輕易的讓我們能進入休息的狀態,現在就試試看。
將自己喜愛的顏色帶入房間
決定一個象徵自己的顏色,用它佈置你的房間,會感到無比興奮及有趣;擁有自己的顏色,也會越來越喜歡自己。
換衣服,也換「氣」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除去上班的裝扮,讓自己轉換一個心境,好好的放鬆。
浸泡在浴缸中,暖和下半身
泡澡,主要的目的還是要放鬆自己,經過了一天的工作,身體都是緊繃狀態,放一缸水,讓自己浸泡在裡面是多麼舒服及享受的事情。
聞聞薰衣草的香氣
薰衣草能緩和人的緊張情緒,讓你緊繃一天的壓力都除去,充滿面對明天的活力。
在床邊放置記事本及筆
有時我們會在床邊突然想到事情或一個想法,卻沒有記下來,過了一晚就會消失無蹤,也上師了許多機會,因此為自己準備一支筆跟記事本在床邊吧。
觸感舒服的寢具幫忙入睡
人有所謂的五感,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對於重視觸覺,也就是身體感覺的安眠最具效果。人在一個舒服的環境中,就會顯現幸福的感覺。
睡前聆聽自然的音樂
在睡覺前聆聽一些自然的聲音,想像自己在那當中優遊,這會讓你不知不覺入睡,也可以鬆自己不會受到一天壓力的影響。
感謝今日與你相遇的人
人生常被喻為旅行,在這途中我們會碰到許多不同的人,共同演出一段小短劇後互相道別。不管是碰到喜歡的人、討厭的人都要跟他們說聲謝謝,陪你走了這衣小段路程,這也是為自己畫上一天結束的句點。

【結論】
這本書其實都在說晚間我們要懂得放鬆,不要讓自己一直處於緊繃狀態,這樣不但會讓自己彈性疲乏,到了明天還在背負著昨天的壓力;有句廣說的好:不要讓今天的過勞,成為明日的負擔;所以晚上是我們自己放鬆的時間,如何去運用見仁見智,因為每個人放鬆的方式都不一樣,上面只是提供一些小意見,只要可以好好放鬆補充活力,能面對明天的挑戰就是好方法。

2009年4月23日 星期四

【書籍】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書名】 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出處】 天下出版社 塔爾.班夏哈

【前言】
哈佛大學哲學與心理學博士塔爾.班夏哈在哈佛開設的「組織心理學」與「領導心理學」的課程分別獲選「最受歡迎的課程」的第一名與第三名,每學期選修人數共有1400人。許多學生向學校反應,這兩門課「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呼應時代的新顯學】
心理學在近代歷經了三大革命,第一是神經革命,在科技進步的現在,透過精密儀器的測量,人類已經更進一步了解生理與心理狀況;第二則是文化革命,透過網路資訊東西方文化的增加,讓心理學派的知識也相互影響;第三就是正向革命,心理學一直以來著重於負面情況的探討,但現在開始朝正向心理學的領域發展,切合人類的需求。

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本論或自我實現的心理學觀點,認為幸福感、希望、樂觀、心理韌性、公共美德及利他主義等人的正向素質與積極行為,才是心理學更需要了解的對象,也是未來的潮流。


【邁向快樂的六妙方】
人類活著的目的是為了快樂,而非單純地追求物質、財富、地位等的外在報酬。因此,當代人雖然比以前的人富裕,卻沒有比以前的人快樂,什麼是快樂呢?讓塔爾.班夏哈來告訴你快樂的六個妙方:
  • 接受自己生而為人是具有喜、怒、哀、樂等等的情緒,才能克服每種情緒所帶來的問題
  • 快樂是來自於從事個人有興趣與有意義的活動或工作
  • 快樂是源自於個人的心靈狀態,並非外在因素
  • 生活儘量簡單,不要複雜,更不要過於忙碌
  • 身心息息相關,要定期運動、適當睡眠、良好的飲食習慣
  • 盡可能表達感激,許多美好事物的獲得,並非理所當然的,因此要學會欣賞

【結論】

作者所提供快樂的六個妙方,其實前一陣孟霖也曾提供「快樂的15個習慣」,以及我曾看過的一本書「快樂的50種方法」,那麼到底快樂有幾種方式呢?其實這都只是專家依自身的觀點所歸納的重點,真正重要的是要如何去實行它,讓快樂的方法內化在你的生活裡,這樣才能真正地擁有快樂,凡事正向思考,一件事情的發生,絕對有它存在的原因,從中能找到智慧與快樂,那才是自我成長。

2009年4月22日 星期三

【書籍】德意志製造

【書籍】 德意志製造

謝統勝×李蕙蓁

【出處】 時報出版2008.10

【前言】

對許多消費者而言,「Made in Germany」是品質保證的代名詞。擁有悠久設計歷史與優良工藝傳統的新德國。重視發明與品質的日耳曼民族,對國家民族的自信,市場上人們對德國風愛載。

本書從公共藝術、工藝設計、家具家飾、生活用品與建築設計等面向,經典品牌,如徠卡相機、賓士汽車、愛迪達、德國高鐵、西門子電信、百靈家電…。介紹德國的設計哲學、工藝技術與建築觀,企圖探尋德國製造的成功要素;也帶領我們深入德國大街小巷,也論及環保模範生引領趨勢的綠建築與永續發展策略。



【內容】

Made in Germany

在過去「Made in Germany」不是品質保證的意思,1887年英國感受到來自德國製產品大量輸入的市場壓力,英國議會為了維繫英國工業產品的霸權,意圖採取反制行動,又怕提高保護進口關稅會激怒貿易伙伴,而影響英國產品的輸出。英國認為德國產品在英國市場的成功乃因消費者沒有獲得產品的完整資訊,因而強迫外國進口品必須清楚附上製造國標示。此時英國已意識到德國產品已經威脅到他們。
在100年後的今天「Made in Germany」已經成為科技效能與設計美學產品質保證。德國工業革命慢了英國近100年,但是他們急起直追,運用既有英國先例,品質與創意成了發展重點,工業規格量化與規格化讓質與量得以並重。1913年的徠卡相機、1950年金龜車、1961年百靈電動刮鬍刀,都是經典的德國製造象徵且都是極其重要劃時代的重要角色。



設計新思維

戰後的德國,將自己提升到工業領先的地位,也大幅提升了經濟實力,很快的成為國際工業大國,也被認為是工業國的基準與模範。1860年代英國藝術與工藝運動的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已經開始檢討工業革命中所被忽略的生活、文化、藝術等感性層面,到了新藝術完全捨棄理性的設計走向藝術就是作品的有機設計,直到裝飾藝術時期,格拉斯哥學院的對稱風格與維也納分離派的現代設計思想,已經開始追求感性與理性並重的生活方式。直到「裝飾就是罪惡」理論出現,德國工業設計之父-彼得.貝倫斯,運用新材料與工業標準成為設計史上重要的里程埤。建築大師柯比意、包浩斯學院葛羅佩斯、密斯凡德洛等人皆在貝倫斯的事務所工作過,今日建築的新準則就由這三位大師所建立。

關於設計

今日生活步調非常快速,人們經營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休閒娛樂是根據個人喜好,因此現代設計必須附合「設計」「體貼」「應用自如」「美學」「功能性」…才能吸引消費者。德國近20年在永續綠建築科技的投入,致力於發展綠建築、永續生活觀、永續城市、再生能源,對於存在著能源危機的地球,有相當的貢獻。



屠殺之前∣焚書紀念處

柏林紀念建築的構想非常多元,在菩提樹下大道旁的貝倍爾廣場上有一處地下圖書館,週圍環繞著洪堡大學、歌劇院、羅馬天主教堂聖赫特維希大教堂與附近的古根漢美術館。
這個廣場曾是納粹燒毀萬冊書藉的地點。1933年5月10日希特勒在德國各地展開一焚書坑儒的浩劫,一舉摧毀德國五百多年的文化與書藉。
地下圖書館為7*5公尺的地下室,放置一排排的白色書架,書架上空無一物,空間大小象徵當年被燒毀的兩萬冊書藉。對德國人與世人都有警惕的意義。
地下圖書館旁立著一個由17本書堆疊地來的作品,象徵德國引領全球的印刷術。
由以色列雕刻家Ramat Hasharon 與德國設計師Micha Uliman所設計。

兩線之間︱柏林猶太博物館

博物館由新舊兩棟建築組成,建築師李伯斯金的新館主要為展示用途。鉅齒狀的新館沒有入口,而是造著地下道與舊館相連,隱喻德國人與猶太人之間緊緊相連的歷史。建築師表示,一道傳統的門是無法走入猶太人的歷史也無法走入柏林的歷史。
走道裡歪斜、失衡、穿插的結構體,挑空的空間的中長梯的終點是一面白牆,象徵省思,也象徵無路可去。穿過一道落地玻璃門走出建築物外的放逐花園,象徵被流放的猶太人。花園中有49根混凝土木柱,柱頂有植栽,象徵流亡海外的猶太人在異地生根成長。其中有一條路線叫不歸路,通往獨立於主體建築物外的大屠殺塔,建築師利用一個未開窗,樓層樓高的窄高空間,沒有空調,可以隱約聽到外面的吵聲,頂在頂端留下極小的縫隙,靈感來自象送猶太人火車車廂裡,一個猶太婦人的故事,因為那道與外界接觸的縫隙讓他熬過大屠殺,這裡的氣氛壓迫得無法久留,傳達出當時猶太人所承受的絕望。
建築物外形是世界原創,鋅金層包附外殼,像許多刀子砍過的痕跡是光線透入的窗。

工廠變樂園∣福斯狼堡汽車城

汽車產業,設計與品質越來越精良,消費者越來越比較,因此對品牌忠誠度越來越差。因此各大汽車品牌企圖鞏固自身品牌形象。將汽車如同精品,成為流行品味的一部分,在流行精品紛紛請建築的大師設計旗鑑店的同時,汽車製造業也委託世界建築大師為其量身打造足以代表品牌形象的建築。
汽車博物館ZeitHaus,建築立面明顯區分兩邊,一是玻璃全透明代表理性,另一邊金屬牆面的遮蔽空間,代表感性。裡頭展示來自各大汽車品牌歷史性車種。
福斯汽車城裡有14個大小主題館、5星級旅館、展售中心、遊客中心、車主服務中心…複合功能汽車樂園。兼具教育、休閒、娛樂功能。

【心得】
現今文化創意產業當道,所以設計相關類都環繞這個議題,就連考研究所也是必考題之一。在實地到某城鄉發展看過後,實則上依文化的發展設計的確要花非常多的心思,揠苗助長到頭來只是不斷退步沒有實質幫助。台灣在資金上沒辦法有所謂的經典標地建築,古根漢美術館建案的失敗也是警惕。對岸因奧運踏上世界的設計,台灣文化資產如何好好規劃,如何不是只發包不問質。
這本書內容多元卻不雜亂,承先啟後討論許多面向,看似偏好的角度實則中庸敘述。內容精彩,誠摯推薦。

2009年4月21日 星期二

【期刊】第一次當小主管就上手

【篇名】 第一次當小主管就上手

【出處】 career no.387 張育寧

【前言】從小職員爬到小主管,看似只有一小步,卻是職涯的一大步。你必須學著站在主管的高度看事情,如果換了位子、卻沒有換腦筋,升遷會變成你惡夢的開始。

挑戰一:頂頭上司變同事
昨天的主管、今天的同事,如何取得這些前輩的信任?以前輩為師,尊重前人的經驗,切勿露出驕傲自矜的態度,不僅是維持職場的人和,也能從前輩身上學到自己來不及累積的管理經驗。

挑戰二:昔日同事變部屬
如何讓優秀的昔日對手成為你的得力助手,需要溝通的智慧。找一個適當的時機,誠懇的向對方坦白:「沒有你的幫忙,我做不來。」分析彼此的優缺點,澄清立足點都是為公司打拼,成果是共享的、絕對尊重專業,讓對方看到誠意是最重要的。所以,得到彼此都熟悉的第一位助手、支持者,是有助於日後推動業務的關鍵。

挑戰三:板起臉孔當壞人
主管和部屬之間,天生就存在著距離;有些主管剛上任,為了拉近團隊向心力,刻意維持過去稱兄道弟的相處模式,但主管不可能永遠當好人,如果成員工作不力或犯錯時,主管必須扮演黑臉維持紀律,不能造成角色混淆,務必盡力扮演好承上啟下的溝通橋樑。

挑戰四:空降主管後母難為
如何贏得部屬信任,共同創造業績,是空降部隊最大的課題。建立團隊的信任感,避任用權威之的命令口吻,找到適合團隊的溝通模式,帶領團隊完成目標。

挑戰五:部屬技術比你強
有些技術門檻比較高的行業,技術職和管理職分工較細,有時部屬的專業能力比主管強,主管很怕「罩不住」。管理者畢竟不是研發/技術人員,釐清角色很重要,技術經理人要獲得部屬信任,就是提供他們要的資源,給他們時間和空間去解決問題,而不是主管自己什麼都要懂。能靈活運用組織群體的智慧,協助習慣獨立作業的工程師當下的難題,是可以有效獲得部屬信任感。

挑戰六:許員工一個未來
能否為部屬找到願景和目標,以凝聚團隊力量,往正確的方向走,透過對產業的遠見和瞭解,配合企業發展的願景,定義團隊的目標,讓大家看到未來。每到一個新團隊,都會先跟部屬溝通組織願景,凝聚團隊共識,幫部屬找到未來的藍圖,大家才能放心跟著你。

挑戰七:知人善任
能夠激發團隊潛力、把部屬擺在最能發揮所長的的戰鬥位置,找出適才適所的管理方式,因此需要了解員工的興趣專長,提供他們需要的教育訓練資源,例如利用讀書會的方式,讓前輩得以傳授經驗,後輩提供新技術新知識,使組織活絡、精進成員專業技術。部屬被挖角不是壞事,表示你帶的人夠優秀,讓第一的人出去磨練,第二的人可以變第一,團隊潛能才能不斷被激發。

挑戰八:接到部屬辭職信
人才的去留,應該從企業和團隊的願景,以及個人的職涯發展兩個方面來考量,如果員工的職涯目標與公司不符合,那麼留下來不只對企業有害,對個人也是浪費時間。好聚好散很重要,誰說未來不會有合作的機會?用寬容理解的心提供建議,適時給予祝福吧。

【結論】
人有兩種關係:一種是領導、一種是被領導。
被領導需要智慧,當領導更需要智慧。雖然現代人喜歡獨立作業,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一個受僱者要如何發揮與眾不同的價值?那就是做別人做不到的事,其中之一,就是處理「人」的事,也就是「管理」。
點解老師會有good payment?那是因為有管理的責任在,因為要日理萬萬機,要日處千千事,需要極高的智慧和歷練,因此不是常人能做的,相對報酬會比一般性的獨立作業多上一點兒。其實,只要一個工作涉及多人以上的事務,承擔非常多筆責任,這個工作的附加價值會相對比較高,碰到的人越多,$$就越多了,例如,業務代表 sales represensitive。
很幸運以上八個挑戰不才小妹我都恰好經歷過,以往因為年紀小、資歷淺,處理上是不老練的,既然作為一個天生的工作狂,我應當積極挑戰不同的服務階層才是,不斷從工作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尤其要多加整備時間管理技術,我自己覺得這方面我很不及格哩。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報章】持續的力量

【篇名】持續的力量

【出處】 經濟日報 2009/04/15 作者:丁菱娟

【前言】
每個人成功的定義都不同,對她來說她還在奮鬥的階段,因此她從來不覺得自己成功,但在別人的眼中她到達了一個他們想要的境界,所以很多人很想知道為什麼她可以到達這裡。

年輕時她的功課不出色,總是忙自己課外的事物,導致教授們對她的印象也不特別,但她只換過兩個工作,而這兩個工作都跟她的興趣-傳播企劃有關,既然聰明不是她勝出的原因,那像跑馬拉松般持續的力量,就是讓她走到這裡的重要原因。
這種力量潛移默化的結果,在近幾年來愈來愈發展成她整體專業的一部分,分不清楚是從知識還是經驗得來的,也不知道為什麼現在遇到客戶任何的疑難雜症,總能冷靜地釐出一個方向,一步一步解決,不似年輕時那麼慌張心虛。

這些其實都是累積與持續的力量所致。
20多年來,處理過的案例多了,各式各樣的問題自然就已經碰過,因此不再陌生、不再害怕,信心自然增加,就像開過十次刀的醫生跟開過100次刀的醫生,臨床經驗一定不一樣。
俗語說:「戲棚下站久了,位置就是你的。」其實多少有一點道理,只怕大部分的年輕人怕等、怕站。沒耐性的人總是遇到困境就逃避或跳槽,缺乏堅持的力量。
她本身也當管理者很久,有任何機會出缺,她總是會先檢視身邊的幹部及員工,而那些堅持待在公司、貢獻度高的員工,總是她第一個考量的對象。

持續的力量總會累積出數量上的價值及專業上的價值
曾經問過一個老師傅,他怎麼能將一道複雜的菜做得這麼精準,每次味道都分毫不差?他說,同一道菜做了十 年,演練過幾百次,閉上眼睛都知道要怎麼做。
十年、上百次的演練,這就是成就數量上與專業上的價值的關鍵因素,也就是她所謂的「持續的力量」。
不要覺得待在一家公司是很笨的行為,龜兔賽跑的故事總是應驗在走大道和捷徑的兩種人身上,前者初期可能薪水、升遷落後,但是一旦累積出一定的時間與能量後,他的持續力就像龜兔的烏龜一樣,終究會勝過看似聰明的兔子。

【結論】
這一篇其實是我要對自己的信心喊話,我現在的工作不是我所學能力可以發揮的地方,在工作的這段時間,我犯了很多錯但也學到很多,特別是在認識貴寶石方面;但我還是會很害怕事情做不好,因為我沒有那些經驗,所以做很多事都是畏畏縮縮,卻導致有更多的問題發生
,也會有不適合自己的想法出現,不過我相信堅持下去一定能度過目前的難關,只是現在還需要多一點信心;也給大家一些鼓勵,如果現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請繼續加油朝自己的夢想前進吧。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期刊】人生要像航空母艦,有續航力

【篇名】 人生要像航空母艦,有續航力

【出處】 Cheers雜誌 四月號 文/李筑音 圖/杜志剛

【前言】
吳惠瑜曾任英特爾台灣區第一位女總經理。2004年她閃電離開工作16年的英特爾,轉戰威盛電子王雪紅旗下;2007年歷經腦部、腿部開刀的人生劇變;2008年再次轉換投身研華集團劉克振旗下,現為必陞科技總經理兼任研碩電腦副總經理。歷經職涯和健康的難關,吳惠瑜看待工作和生命也有了嶄新的思維。

【工作不再佔滿生命全部】
現年已經四十六歲的吳惠瑜歷經離開英特爾風波、腦膜瘤開刀的雙重人生打擊,讓她不再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轉換工作產業,也調整工作內容,展開了與她早期完全不同的人生,她開始學會真正地去享受工作。

工作不再是生命的全部,她也不再像擔任威盛電子全球業務副總經理時,「全世界瘋狂的飛」,而是在總部運籌帷幄,扮演傳達訊息、激勵部屬的角色,她說「人生最好活得如航空母艦,很有續航力,而不用太像戰鬥機,弄得體無完膚,弄得別人苦,你也苦。」


【吳惠瑜的逆境啟示錄】
  • 我把自己當成一棵會枯的樹。就像菩提樹冬天掉葉子,夏天發新芽,生命力會更強,因為根還在,都可以再出發。
  • 一個人必須身段柔軟,該揮別舞台時不眷戀,該上台發光時不卻步,在人生轉角處做出對的選擇。
  • 一個好主管,必須透徹了解事情的本質,擬定清楚的方向與策略目標,有魄力的堅持到底。
  • 人生最珍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像是親情、友情、陽光。這些不離不棄的東西,才是需要你花時間去珍惜、去掌握的。

【結論】
啟示錄的最後一點「人生最珍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像是親情、友情、陽光。這些不離不棄的東西,才是需要你花時間去珍惜、去掌握的」。現在邁入職場的我,看見許多形形色色的人,有人追求名、有人追求利、有人追求權、有人追求錢,但其實他們並不快樂,也並不富有,因為他們並不懂得什麼是最珍貴的事物,最珍貴的事物往往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我們不自知而已。

一個人生活在職場的時間很長,其實這一輩子我們花四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但我們卻每天拼命,為的就是保住飯碗,但如果文章中所提到的職場需要的是像航空母艦的續航力,不論走到哪、到哪一個職場,保有續航力就能一直走下去。

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期刊】掌握六關鍵,讓品牌不只是logo

【篇名】 掌握六關鍵,讓品牌不只是logo

【出處】 經理人雜誌no.52

【前言】品牌,消費者第一眼瞥見的品牌名稱、標識logo、和顏色都影響重大,再來好的銷售服務可以延長消費者對品牌的記憶。
除了品牌的內在特色外,在某些外部因素上展現差異也可以決定品牌價值。以下即為口牌做出貢獻的六個外部大素:

產品:以高品質產品,建立品牌基礎。在業界居領先地位的主力產品,是所有公司都希求的。為達此目的,公司必須先投資在銷售工具上ex:市場研究、消費者意見。短期業績的壓力不應該使公司忘記--品牌基礎是一項主力產品。就像sony做電器起家,現今市場上相機α系列、手機系列、攝影機與電視機等系列都是引領3c電器的潮流品牌。

價格協議:成功的品牌管理就是讓消費者願意買更多。為達這個目標個中關鍵在於:決定產品的成本。某種程度而言,商品的定價就是公司和消費者之間的協議,這對是所有品牌外部因素中最能影響消費者的一項,而且會大富影響消費者對商品的品質認知。保養品牌歐蘇丹,其在全台各百貨公司專櫃或者駐點的店,都有相當不錯的銷售業績,然而第一次消費的消費者皆會被其價格嚇得卻步,然而該公司會像是不計成本的送贈品;對常期消費者而言,價格與品質考量之於品牌而言,通常不會遲疑。

市場區隔:定價對於市場區隔有者顯著的影響,當商品的市場區隔做得愈好,便愈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方式進行銷售布署。當區隔策略獲得成功,通常接著便是更進一步利用這個品牌以達下列效果:
1.把品牌開放到其他市場區隔:它能帶來大量收益,最初的品牌形象可能因此改變。
2.針對同樣一群目標客層,增加其他的產品項目:風險是喪失品牌的特殊性。
3.把既有品牌知名度,應用到不同 產品項目和市場區隔上:這是風險最高的行動。
良好市場區隔意味著單一品牌滿足最多市場區隔,同時使風險減到最低。

nikon單眼相機從d90開始了錄影功能,不但保有高影像品質與實用操作介面及體積重量適宜的優點更開闢出單眼相機走多功能市場。如今又推出d5000,更是讓許多攝影者願意崇敗。其發展新市場,是將原有出產之消費型相機功能加到已經開擴出的單眼機身上,消費者對品牌之愛好與對功能與真實的追求都會是這品牌成功的原因。

廣告的影響:善用廣告,傳遞品牌訊息,在消費者心中逐步建立起商品或服務形象。
1.大眾媒體:欲在五花八門的廣告訊息中吸引消費者目光,秘密就是聚焦在市場區 隔,並且擁有完整策略,讓商品訊息能與消費群的興趣聯結。
2.雙向廣告:網際網路或是直效行銷(直接通過地址,向客戶傳遞消息,如寄出商品 目錄、寄生日卡及試用品,建立強有力的顧客關係。)
3.店頭促銷:近年來許多銷售計畫開始使用已預先區隔好消費者資訊的資料庫,也會投用商品規畫和店頭廣告等手法。若是要達短期銷售目標的話要靠促銷活動。
4.贊助:透過贊助活動來增加品牌價值。如可口可樂從1928年開始贊助奧運。活動參與者與品牌目標消費者重疊,本活動也要具備足夠的說服力與正確的形象。

產品配銷模式:少有製造商採用單一通路,而零售商是最直接和消費者接觸的通路管道。店和它們所銷售的商品,彼此形象已經建立起一種關係(如特定形象商店可以買到特定商品),要掌控這種聯盟關係做法之一;伳是建立專賣性質的「公司商店」。如在誠品,書局以外會有些富特色的設計品商店。

銷售網路:銷售網路必須做到能夠熟練地交付商品或服務給消費者,以符合消費者對品牌的期待。

【心得】
在這多樣消費行為的世界裡品牌行銷還是躲不過4p策略。縱使現在人們對品牌的忠誠度降低很多,又政冶不安與真假貨充赤市場,行銷是個難度很高的商業行為,策略也許是從消費習慣裡定義出來的,所以4p策略才會這麼有毅立不搖。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期刊】廣播 是我的命定天職

【篇名】 廣播,是我的命定天職-別辜負老天給你的禮物 飛碟電台主持人 朱衛茵

【出處】 career no.387

【前言】知名電視製作人王偉忠說,想要成功,便要「順著天賦做事」。所謂「天賦」,就是自己最擅長、表現最出色的事情。發掘自己的人生目標,就能增加實現夢想的機會。尋找上天賦予的天職,是重要的;若能及早。

東方社會重視「一致性」,由於害怕自己的生涯與別人不同,很多人平白浪費老天所賜的天分。那些很早就認清個人天賦、立志從事自己擅長工作的人,只是少數異數,飛碟《下班女王》節目主持人朱衛茵便是這樣的例子。

【會哄人 天生DJ的料】
「很小的時候,我的心思就放在『人』的問題上,若當時學校有『心理學』這門課,我應該能讀很好。」朱衛茵說。說話速度快,聲音非常獨特,見人總是笑咪咪,讓你很難拒絕她,「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想,我是天生吃這行飯,包括我的聲音,或者大家認為我有種奇特的『感染力』,這些都是天份,」也因此,廣播這條路上,一走就是20幾年。

【從小瘋廣播 18歲考進電台】
從小迷英文歌,又買不起唱片,廣播成為朱衛茵課後最佳良伴。「你相信嗎?我現在還能記得一、二萬首英文歌名!」能讓你為之瘋狂的事,大概就離人生志向不遠了,18歲從學校畢業,朱衛茵考進香港商業電台,800人來考試,只錄取8人,當時第一個節目就是和聽眾分享她古靈精怪的心情為主,因為為是新人,所以晚上當DJ,白天在廣告公司當AE。

【人生要保持一定的彈性】
經過兩次被Fire的經驗,一次是電台財務危機的裁員,一次是電台大幅人事異動,朱衛茵不放棄,終於回到她最愛的廣播界,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是很重要的,但千萬不要認為「自己就只專屬某個領域」。人生際遇難料,要保持彈性,不能太「死腦筋」。以她自己為例,從前DJ必需研究音樂發展,瞭解國外音樂排行榜變化,找出每張專輯的特色,但現在DJ要從音樂專家變為「生活大師」,跟生活的各個領域都要「發生一點關係」。

【珍惜上天賜給你的禮物】
一般人受限於社會價值觀,總覺得追求名聲響亮的公司或工作,比較有面子;但是這不見得他們的人生目標。多數人在生涯抉擇時,所選的是「別人認為正確的選擇」,為了坐上「看起來比較像樣」的位子,而放棄個人天賦,這不但很可惜,也未必明智。
如何認識、發揮自己的長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一門課;若只是認為,自己喜歡追星或唱歌,就認為自己適合當歌手,這樣的結論太淺薄了;朱衛茵建議要廣泛接觸各個領域,一旦找到興趣,就要設法深入的瞭解,確認自己的天職在哪。
或許你抱怨選錯環境,生活得不開心,其實,選錯了工作,就是沒有做好「自我探索」。如能在人生早期就確定好目標,嘗試各種挑戰,就能增加圓夢的機會。

【把天賦變成你的天職】
長期以來,台灣的教育觀念是「補強短處」,而非「增強長處」。雖然克服自己的不足很重要,但這些弱項本來就不適合你,與其花太多心在上面,不如在有天份的強項上精益求精。大竹美喜在《選對工作》中提到,必須把喜歡的事、擅長的事,符合自己人生的事當成工作,才能接近成功的「正循環」。也符合愛因斯坦所說的,「所謂的學習,並不是努力,而是因為喜歡而興起的探索心。」


【結論】
找到自己喜愛又擅長的領域,就應該讓它成為你的謀生之道,從「天賦」變成你的「天職」。日本知名企業顧問濱口直太,在《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一書中建議可利用下列幾種方式找出自己的天賦:
1.思考自己的優缺點,並請教他人。
2.確認自己一直以來,今後也會繼續發展下去的興趣。
3.透過打工、實習、當義工的方式,獲取與有意從事工作之相關經驗。
4.多與該職業的相關人士接觸,聽其說明工作內容與建議。
5.大量閱讀與該職業相關的書籍。
6.參加與工作相關的座談會並發問。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期刊】 父母不是最好的老師 中產都會家庭的教養困境

【篇名】 父母不是最好的老師 中產都會家庭的教養困境

【出處】 天下雜誌 419期 2009/04

【前言】
一顆握在手心的種子不會長大,一顆被丟到土裡,承受日曬雨淋的種子卻會發芽。台灣少子化一年比一年嚴重,得到太多關愛的孩子,因為父母為孩子做太多而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同時間,台灣的單親與隔代教養卻也在增加中,與父母鮮少相處的孩子沒人管,也沒有方向。

每個家庭像座孤島
已經有不少都會中產階級父母意識到自身的教養困境。在家庭單位原子化,每個家庭像座孤島、雙薪家庭更顯得勢單力薄的父母們,已開始發現--自己不一定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最新的數字顯示,台灣養育子女的環境正大幅改變。家庭型態變化太快,支持系統的減少,都讓父母、單親爸媽、阿公阿嬤的教養變得艱難。

台灣的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有多少?
近四成的父母每天花不到三小時與六到十二歲的子女相處。親子間常剩下行禮如儀的問候、不清楚彼此生活的細節。小孩生活和學習對象也只剩父母,但雙親又被工作壓得喘不過氣來。許多家庭已像是個冷清的旅舍,父母是早出晚歸忙碌的「p.m.父母」,親子成了交談甚少、眼神沒有交會的寂寞旅人。

台灣父母異常焦慮
主計處最新的社會變遷調查顯示,父母在照顧學齡前孩子的前兩項困擾,是「無足夠的時間照顧小孩」、「經濟負擔太重」。而學歷愈高愈覺得時間有限。少子化加上陪伴與照顧不足,這使得台灣父母異常焦慮、罪惡感上身,而以各種物質和妥協溺愛與寵愛孩子。寵愛的結果使下一代普遍欠缺冒險精神、無法明辨是非、欠缺紀律,也延遲成長。原子化的家庭無法提供好的陪伴、難以建立好典範,使得父母大量外包教養責任。

教養責任大量外包
但外包多半給孩子的是智商與偏狹的知識和技能,而不是更多好的典範或做人處事的圓滿。
幼兒到高中,父母多半仰賴學校、課輔、寄宿、補習班、才藝班重複的智能操練,體能與人格鍛鍊較少。特別是進入國高中的升學階段,卡在嚴峻升學制度的斷崖,親子關係更容易緊張。
兩年前,《天下雜誌》揭開台灣的「直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現象,描繪有能力的中產或富有階級父母,像是掛上螺旋槳不停盤旋在孩子上方。他們透過無所不在的能力和網絡,從小就為孩子累積比賽成果,做為未來申請入學時的憑證。從交友、興趣,到志願的選擇,都由父母強力介入。
把一生奉獻給原民部落,在蘭嶼和台東部落擔任校長的鄭漢文就深刻反省原漢價值的差異,「孩子成長過程不能只有能力的給予。」他指出,一個人的成功有很多人的烘托,但現代父母太強調孩子要靠自己生活、與他人競爭,卻忘了要學會尊重、學會秩序、學會讓步、懂得彈性與伸縮。

教養協助正流行
不少孤單的父母或原子化家庭,開始向外尋找全面教養的協助。其中,有幾個重要趨勢。

趨勢一:現代的同村共養,建立家庭聯盟。(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好的社群早被證實是教養成功的重要關鍵。台灣過去的農村、眷村原本就提供群體生活、多種典範的環境。冰冷的都市中產家庭或許無法複製農村或部落的環境,但重建社群不是不可及的夢想,這種多元社群的確為親子關係帶來正面動能。不同的家庭環境可做為教養的參考點,對父母或孩子而言都是新的學習,多元的情境與範例幫助父母內觀自省。

趨勢二:易子而教,多元的學習典範。
這概念源自《孟子》〈離婁〉篇,認為由中立第三者的觀點教養小孩,不傷感情又有效。
這幾年,在新竹縣市,有一群高學歷的竹科、工研院工作的父母就彼此「易子而教」。數個家庭經常共同出遊、設計學習主題,每對父母負責引導自家以外的小孩。他們的易子而教是偶爾把孩子放到對方家裡居住,欣賞和適應別家的生活模式。或者,數個家庭出遊時刻意帶領別人家的孩子。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湯茂竹說,「以前顧自己的孩子常說孩子懶惰,但別人看到我們的孩子都會說你的孩子多棒。」父母學會用不同的眼光看待子女,子女也更懂得珍惜父母無私的愛。

趨勢三:透過志工活動、生活的經營、大自然的相處與孩子對話。
家不是硬體的房子而已,而是有溫馨、記憶感的「家」。鄭漢文提醒,教育是全時、全程的。不論孩子是幼兒或大學生,父母都要盡可能接近孩子,有真實情感的流動,在日常生活就樹立各種精神與人格的典範。不少父母在忙碌之餘,已開始規劃與孩子的活動與相處:把自己工作的環境、交友圈介紹給孩子、帶著小孩參加志工服務。透過不同的家庭、社群、社會、自然的互動,孩子學會紀律,和體認生命更豐富的可能。

只有最謙卑的父母才能看到下一代獨特的美,也只有謙卑的父母會認知自我的侷限,知道給予能力外,還要為他們引進能量與典範,學習生命的智慧。

【結論】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一直跟很多人聊到有關教育的話題,也體認到現今的台灣教育有很大的問題,不過我一個人沒有強大的力量去改變,所以藉由部落格傳達給大家知道,我們的教育是要再進一步的改變;家長的家庭教育會反映出孩子的個性,這是百年不變得定律;現在的家長就因為寵孩子,讓他們成為問題學生,而老師們卻無力改變這現狀,到未來這情況會越來越嚴重,最後結果會如何呢?最後在此也為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說聲加油。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期刊】郭台銘教你「職場出牌學」

【篇名】郭台銘教你「職場出牌學」

【出處】商業周刊 第1115期 2009年04月06號
撰文者:鄭呈皇、林俊劭

【前言】
職場如戰場,每個人都希望能打一場漂亮勝仗,鴻海集團郭台銘認為職場也是人生的賭場,在不景氣的現在,每個人都要學會如何出牌,重要的不是拿到什麼牌,而是如何看對時機,認準出牌,即使是一手爛牌,也不一定會輸」郭台銘給大家三個在職場中「反敗為勝」的建議

忘掉過去的經驗值
「現在只有一件事情不會變,就是太陽從東邊出來!」,郭台銘認為在世局變動快速的現今社會裡,如果只憑過去的經驗、不求改變、沒有應變能力,那麼馬上就會成為職場的淘汰者,每個人進入企業裡,都要有從頭開始學習、打長久戰的心理準備,不能再保持著不斷跳槽、打短線戰的心態。

要有憨勁,別當沙塔大象
「人要有憨勁,不要太計較,要讓自己像海綿般盡量吸收」,許多職場新人往往都是工作最多、事情最雜、主見最少的一群,就在此時許多人就容易打退堂鼓,而被職場老鳥稱之為草莓族,其實危機就是轉機,做事有時要有股傻勁,不斤斤計較,職場經驗是不斷累積地,從小地方做起,比別人更能看見更廣的世界,累積愈多的戰力

【走務實路線,執著下去
要成為一個傑出的人才,有許多的事物學習,其中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要選對方向,然後「執著下去」。 郭台銘認為工作可以分為下列三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要務實一點,要為錢工作,不要太高調
  • 第二個階段是為理想工作
  • 第三個階段是為興趣而工作
走出慣性思考的範疇,去沉澱:哪個產業,最需要你的能耐?人的價值該值多少?該怎麼樣讓它升值?是不是擺在最合適的市場?

【結論】
職場真的充滿許多學問,對於人生工作的階段規劃,我與郭台鴻先生倒有幾份相似之處,我稱之為「五指工作哲學」,請伸出你的非慣用手(我是左手)將五指張開,用右手開始點名
小 指:人生第一份工作,不追求薪資、不斤斤計較、刻苦耐勞
無名指:人生第二份工作,以自身專長為主,視為專業的試金石
中 指:人生第三份工作,與第二份有連結性,專業發展的極致
食 指:人生最後的工作,以興趣為主,不追求名利,讓它成為你最得意的一份工作
經歷了上述四個階段,請將你的四指握緊,獨留大姆指在外,形成一個「讚」的手式
請告訴自己,你已經成為你一個成功的人了!

2009年4月8日 星期三

【期刊】 從生活中磨練心智,培養有用的直覺

【期刊】 從生活中磨練心智,培養有用的直覺
--專訪伊藤忠商事會長 丹羽宇一郎
【出處】 經理人月刋 no.52

【前言】

丹羽宇一郎-------------------
1962進入伊藤忠商事
1998以副社長身份進行日本史上最大投資案,收購Family Mart全家便利商店,成為最大股東。
2004宣布退社長職務,擔任會長迄今。

【內容】

如何培養決斷力

決斷力與書本上的知識大不同,透過書本可以獲取知識很難學到決斷力。
決斷力屬「內隱知識」trait knowledge而非外顯知識,短法訴諸言語文字傳達。且決斷力是一直直覺,需要靠「心」的修練與培養。

「心」是只每天行動和態度,也就是「體驗」 。「心的修練」是指以倫理道德為基礎的修練。如亞里斯多德擔任亞歷山大的老師時,教導重點不是幾何學或三段理法的修辭學,而是一名武將的勇氣以及對人民悲天憫人的胸懷。

在「心的培養」部分,既然決斷力是一種直覺,那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知識與體驗。所謂直覺就是在專業知識的背景下,加上工作體驗與閱讀相關書藉、磨練心智,這樣在遇到問題時才會「靈光乍現」,找出解決方法,也就是產生有用的決斷力直覺。

對年輕工作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


以知識為基礎,然後用「身體」記住工作。書本只是「工作的入口」決勝關鍵在於努力,憑藉身體的記憶以獲得體驗

如何挑選適合的書藉

經歷過自我的體驗等修練,用身體牢記工作之後,接下來就是工作進行條理化。至於書藉的挑選滿最好能親自到書店找,不要只是聽別人推薦,書藉對他而言是重要的但不見得對你有效,自己的疑問終究要靠自己解決。


【心得】

這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在游游走走的日子裡很難確立自己想投入的工作,但如何在工作中學得經驗是我看完這篇的警愓。

最近真的很愛看travel living的節目,必準時十點收看,每天都不一樣的主題,最近看的兩個都激發讓我想有實際行動力,一個是關於活動企劃。給了一個場地與廠商還有兩小時,必須在時間內符合客戶的需求與帶有個人特色的"向爵士樂致敬"雞尾酒會。有三位挑戰者,各有主見也各有統籌的風格,其中第三名先生,他最大的缺點就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乃因他有非常驚人的相關經驗,最後他是敗在他的經驗,因為他只用經驗做事忘了"溝通"與事前準備。第二名則敗在親和力與單一風格無法變化。第一名雖然時間管理非常差,但永遠的面帶笑容、到最後一刻仍力求完美與逐一溝通讓他贏得這場比賽。
另一個是關於室內設計的黃金五法則,外國人總不吝分享成功的關鍵,這讓我動手移動了我的房間,空間真的有變大了。

從別人的經驗中學得知識,也是種學習內隱知識的重要途徑。突然發覺我整個重點放在介紹大家晚上十點要看travel living

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

【期刊】學問是創作人的膽子

【篇名】 學問是創作人的膽子 王偉忠x陳志鴻專訪

【出處】 30雜誌no.54

【前言】

有種對話,屬於世代之間,稱作傳承,有種能量,成就生命智慧,那叫分享。傳承,可以填補斷層,分享,能精益求精,因而激盪創意火花、開創前進動力。

陳志鴻,短短六年間,從小編劇竄升為全民最大黨製作人,每晚live播出的《全民最大黨》全是他看完午間新聞的即興之作,他的改歌功力無人能出其右,能於半小時內改編而成,最崇拜的創意人是王偉忠。

他是豐田秀吉型的人才,等花慢慢開的那種。」不滿三十歲的陳志鴻內斂話不多,以信任感讓郭子乾、邰智源等資深藝人甘願服他;王偉忠講話像連珠炮,溝通模式不拐彎抹角,看到不爽的事,直接開罵。不過,兩人也有共通之處,常用圖像思考串連想像力的習慣,都是從助理、小編劇做起,也都是不到三十歲就當上製作人。

陳志鴻跟了王偉忠五年,一開始,王偉忠看他寫的腳本,只是客氣點點頭,也不罵人,「後來我才知道那不行,因為他連罵都不想罵。」第二年開始被罵得兇了。我對誰愈兇,其實愈有感情,當我對你客氣時,表示我根本不想理你。」
「活力來自於真心喜愛,能夠成為好的製作人,還是要非常非常喜歡這個行業。」
這種半藝術的工作,如果不歡愉自己,是沒辦法歡愉別人,節目就像愛人,他好的你記,他不好的你也記,就會充滿熱忱和活力。

寫劇本創作很難,創意其實就是學問,就像演員一樣,演員的詞是他的膽子,作創作的人,學問就是你的膽子,有膽子才能有變化,做政治諷刺的東西,起碼要對整個背景非常瞭解,不然上戰場風雨欲來,沒有膽子,要怎麼抵擋。有了學問做基礎,創意人也要有自己的charisma(領導魅力),對整個事情有態度跟看法,就不會瞎創作。

製作人要有浪漫的思想,但也要有自律的行為,如果反過來,很自律的思想,很浪漫的行為,那就完了。他得是個思想的好動兒,對思考永遠不滿足,同時要會自律,這才能執行。一個不能執行的團隊叫「放屁」跟「胡謅」,一點意義也沒有,講出來的還是要讓人看到。

製作團隊每個人都不同背景,怎麼讓不一樣的人講一樣的故事?第一個,節目要有中心思想,這就是團隊的核心,全民最大黨的核心就是打擊權威,製作團隊用好玩的方式提醒別人:「喂,你出糗了!」一個人如果不能被糗,一定是某方面的面子放不下來,那會是種偏執,有偏執的人不能做管理,因為用偏執管理眾人會有危險。第二個,團隊的管理不複雜,員工可以不用來拍馬屁,這可以省很多事,很多老闆會利用組織間的矛盾來進行管理,這無益於團隊的進步。

寫東西要有文化底蘊,不能漫天亂罵,要拉月亮來罵太陽,要有道理。在全民最大黨要懂台灣、中國和外國的歷史,現在流行什麼,要創造什麼語言,也都要通。罵人的劇本一定要夠壞,但是不能亂罵,也不要棒打落水狗,這是一種格調。劇本要有起承轉合,什時賣學問,什時賣俏皮,都有道理在,不能瞎賣。

「人生得意時多做事,不得意時多讀書」把身體練好,因為身心健康是所有事情的基礎,心理有時會隨生理而改變,隨時準備再出發,這是基本功。

【結語】

接連提了兩次王偉忠的採訪,老王是我很崇拜的一個製作人,一是他大膽起用新秀,二是他大破大立之中又帶著咱們眷村人特有的情懷。相對於電視圈隨時感知觀眾喜好的敏感當今因為不景氣而興起新趨勢「鈍感力」,似乎也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時尚哲學。

「鈍感力」出自渡邊淳一集人生智慧大成的著作《鈍感力》,他強調,世上不僅僅存在敏銳聰慧這種才能,相較之下,不為逆境、挫折所動搖的鈍感,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才能,具備鈍感力,也才能善用敏感和敏銳。成功人士當中,也不乏多見這種鈍感的才能。

當年,渡邊曾認識一位極富文采的友人,個性敏感易受傷,又因才華出眾十分自信;每次被退稿的挫折感都很大,沉陷在難以東山再起的消沉意志中,不久就從文壇蒸發了。渡邊在文壇發跡得早,《失樂園》赤裸描寫人性、情愛、不倫等題材,受到許多衛道人士抨擊,因為擁有鈍感力,才讓我走到今天。」「我從不把這些貶抑當一回事,而是抱持著『我就是要這樣走下去』的想法,因為旁人的詆毀就停下腳步是不行的。」無論遇到什麼事,鈍感確是比過份敏感還強得多,只要能迅速改變心情,頑強地闖過難關,這就是鈍感力。」渡邊淳一說。

嘿,話說回來,我教的帥哥美女班的鈍感力還不是普通得頑強,我的老天爺阿!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書籍】呼叫幸福的晨間習慣

【書名】呼叫幸福的晨間習慣

【出處】佐藤傳著、賴又萁譯 商周出版

【前言】
最近我又改變了自己的一項習慣,就是早起;從小學到高中我都是早早到校,有時是寫一些昨天未完成的功課,有時是準備考試,這樣的生活續到大學;大學,只能說是一個墮落的時代,我破壞了好幾年的習慣,把自己生活搞的亂七八糟;現在我又要回到以前的習慣,早起,也要培養幸福的晨間習慣。

重視早上獨處的時間
早晨的安靜,可以讓我們好好的思考這一天的規劃,不必受到太多的壓力,讓我們可以平心靜氣地已自我的夢想、人生的理想為出發點,迎接一個新的開始。

在早晨說出夢想
光是在腦中想著夢想,不如將夢想文字化,若能朗讀文字化的夢想那更棒 ;每天都要提醒自己你的夢想,讓自己朝著夢想的方向去前進。

聽音樂,提高免疫力
音樂可以使人放鬆,而最好的音樂就是大自然的聲音,所以就由和諧的音樂帶領你一日的開始吧。

在陽光下的早晨,挖掘真實的自我
夜晚因為天黑的緣故,我們常會陷入負面思考,身心也因為一整天的活動而疲憊不堪,即使試著將煩惱寫下,煩惱也只是不斷的擴大,我們很難想出解決方式。
如果在早晨,有了陽光我們易於正面的思考,可以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夢想、人生的理想;這時我們把昨天所發生的事件跟今天的計畫一同寫下,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的目標及解決事情的方式。

不靠鬧鐘起床
聽到鬧鐘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驚嚇,這被人家怒罵的心痛或是被客戶抱怨時的感覺是一樣的;所以請用你喜愛的音樂叫你起床,愉快的心情為今天開啟序幕。

插一朵花在你的桌面上
當你想插一朵花在桌面上時,你的桌面當然要乾淨才能凸顯出有花的氣氛,桌面乾淨心情當然也會好起來,最後工作及人際關係都能順利圓滿。

確認日程表
我們常常會做出不知道這時間要做什麼事情的情況,所以訂出的日程表確認自己的工作內容,讓工作更快更有效率。

檢查隨身物品,不忘東忘西
不只是一天的行程,要攜帶的物品也是很重要;如果再腦中想著「還忘了帶什麼」容易造成壓力,也會導致有所遺漏,所以請列出一張清單幫助自己記憶,也能迅速確認減少思考時間。

照鏡微笑,招喚幸運
每天早上刷牙洗臉完後,請給自己一個微笑;人們對於自己所看見的最後一個表情,印象是非常深刻的,這表情會左右你的命運,每天在潛意識中下微笑的種子,現實生活也會發生讓你笑容以對的事情。

每天凝視自己喜愛的話語
找出自己喜愛的三十一句話,寫成三十一張卡片,放在自己常去的場所,例如辦公桌上、洗臉台或廁所...等等,沒事就多看看它們可以讓你充滿活力。

【結論】
晨間習慣對生活真的很重要,因為這是一天的開始,你想要如何生活,想有準備面對一整天的挑戰,還是急忙手足無措的面對,一切決定權都在我們自己;一起來 in the morning 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更有規劃。

2009年4月2日 星期四

【期刊】企劃書取代履歷表,老闆就要他

【篇名】企劃書取代履歷表,老闆就要他

【出處】Cheers雜誌 2009年4月

【前言】
待業中的六年級生,雖然失業但卻不失意,憑著自身的專長與經歷,寫出一份企劃書,讓104人力銀行的董事長楊基寬親自致電給他,並且願意與他一談。這是一篇不可不看的文章,短短的三頁,讓我感受到無限的勇氣,這也是我一直想追求的,請大家務必點選閱讀。


【大膽跨出第一步】
對我們而言,在公司內部裡的總經理、董事長似乎是一個離我們很遠的位階,更何況是其它企業的董事長,呂子杰在待業的過程中,使用104人力銀行的平台,投了數十封的履歷,結果都沒有下文,但在此時,他發現了人力銀行可以做的更好,於是憑著他曾擔任總經理的經驗,將自身所看見的問題,撰寫成長達24頁的企劃書「關於104人力銀行業務發展的19個簡單建議」,並且將這份企劃書寄發給楊基寬董事長。

沒想到,就在不久之後,他接到了楊基寬董事長親自致電,並且有意與他見面,原本不抱任何期待的他,此時才驚覺到自己的大膽,但也由於他的大膽與勇氣,才為他帶來了新的契機。


【小心發現新問題】
做大事的人,不僅膽子要大,心思更要細膩,看似簡單的「關於104人力銀行業務發展的19個簡單建議」,每一項真正指出104人力銀行可以再精進的地方,這一點也是楊基寬董事長感佩的地方。

呂子杰先生也知道,許多高層主管在閱讀企劃書時,都是隨意地翻閱,因此在與楊董事長見面時,再三地請求楊董事長,一定要仔細閱讀,因為這份企劃書不僅對呂子杰重要,對104人力銀行的未來更加重要。


【結論】
人生裡充滿契機,每個人都有機會去改變自己的未來,但往往跨出第一步才是最困難的,一般人有許多想法與創意,但卻往往沒有付諸實行,TKB讀書會也已經發展了兩個多月了,我們也逐漸地在參與一些活動,相信不久之後,就能拿出亮眼的成績。

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書籍】塗鴨教父BANKSY唯一官方作品集

【篇名】 《塗鴨教父BANKSY唯一官方作品集》

【出處】 繆思出版

【內容】

我要講真心話,不管他們怎麼說,塗鴨不會是最粗俗的藝術形式。
沒有精英主義,不會自吹自擂,展示在鎮裡最好的牆上,也不會讓人因門票價而卻步。
管理我們城市的人不了解塗鴨,因為他們認為,凡事除非有利可圖,否則就無權存在。

這種想法真是不足取。

印象中塗鴉的行為是一種對於社會、權威的反叛,然而從藝術的角度來看塗鴉的本身應該是一種表達的形式:行為藝術,表現的主題能夠很快地引起路人、社會及媒體的注意。

這世界只有三種人會覺得塗鴨是危險的:政客、廣告商、塗鴨畫家

塗鴉是從以文字為主逐漸轉變成大型精緻的卡通圖像,其發展起源是在1960 年代到80 年代的紐約市區,居住環境的狹隘加上社會的貧富差距懸殊,生活在此種社會壓力下的社會邊緣人,構成所謂的反文化小團體,當隨處可購得罐裝噴漆後,從地下鐵的火車車箱到月台上、到街道的牆面,一直到廁所裡的壁面,到處可見各式各樣色彩鮮艷的塗鴉。

我畫了三年老鼠後才有人跟我說:「很妙,因為art拆開來重拼就是rat」我還得假裝自己向來都知道這回事

塗鴨這樣的表現方式一直是地下化的,在所謂正常的社會體系裡,傳統藝術體制的運作方式是讓一個想成為藝術家的人先開始於繪畫藝術教育,然後他的作品必須在藝術社會裡有一定的價值和認可,在附帶上個人的運氣有機會在畫廊展覽,並且等上幾年的時間來讓它的藝術得到社會回饋,如果這個人的作品並不帶有價值,它將永遠沒有機會被公眾認可,甚至終將被社會遺忘。
有條規則沒有例外,那就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規則裡的例外
然而塗鴨藝術該被重視的應該是他的原創精神,縱使其發展過程中偏向地下社會的反動,但終其目標也是一種視覺圖像表達。

想像一座城市,在那裡,
塗鴨並不犯法,人人皆可隨心所欲的塗畫。
每條街都充斥著,
站在公車站牌前絕不會無聊,那座城市就像一場舞會,每個人都能受邀出席,不是只有菁英代表和企業大亨才能參加。
想像那樣的城市,別再靠邊站了,油漆未乾


【心得】
刺青,是身份的表徵?,但叫"人體彩繪",就是種藝術表現,就看出現在什麼地方。犯罪學家在1980年發展一套破窗理論:這地區一扇窗的玻璃破掉了,一直沒有人修,路過人就會以為這裡沒有人管,過不久就會有其他窗子破掉、垃圾開始堆積…。這可能會引發重大罪行,然後很顯然沒有人管的時候,違法事件就會急劇增加…。塗鴨通常就會出現在這樣的地方。

中國人有個習慣:在出生週歲時會"抓桌",我不清楚正確名稱,但知道進行方式是會在桌上擺放很多用具:毛筆、聽診器、書本、錢、…。任何職業相關的物品,讓小孩子在桌上自行抓取,好決定小孩未來志向。但人們總不願放他們所謂的不好的職業。

也許這本書也不是改變對塗鴨觀點,然塗鴨的創作形式確實有強烈反叛意識,但書裡提到"人們通常不會用他們的原創,因為沒有人叫他們用",這也為塗鴨這樣的行為藝術定下了非常重要的創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