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8日 星期三

【期刊】修復師抹去畫作歲月痕跡

【篇名】 修復師抹去畫作歲月痕跡

【出處】 30雜誌 no.59 文/許綠芸

【前言】
羅浮宮、大英博物館、台北故宮等藏有曠世傑作的博物館裡,有一群堪稱書畫美容醫生的專業人員,長年在恒溫25度、溼度50%的密室裡工作,為作品撫平時間的痕跡。

以「藝高人膽大」形容修復師,再恰當不過了。許多能夠垂藝術史的作品,能接宛如原貌般呈現在我們眼前,得感謝修師對畫作妙手回春的貢獻。

【內容】

十年的養成之路
先選定個人感興趣的專攻修復項目,再按部舊班接受學院的專業訓練,實際動手的修復經驗,更是修復師養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累積。
東方繪畫修復,雖然在台灣尚末成為主流學派,國內許多知名書畫修復師,都是從中國、日本等地拜師學藝歸來。近來也漸漸出現例外:在台灣完成修復專業養成的洪順興,大學時已練就一身書畫裝裱的工夫,打下東方繪畫修復的深厚基礎;攻讀台南藝術大學古物修復碩士學位期間,績極爭取出國實習機會,曾赴美國佛利爾畫廊、北京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古書畫收藏重鎮取經,以十年光陰累績可觀修復經驗後才進入故宮,專職書畫裝裱修復工作。
學校專業只是踏上修復的第一步,一個專業修復師至少需要7-8年的熟成期,全得仰賴實務經驗。

實務經驗更勝文憑執照
在義大利取得油畫修復人員執照的蔡舜任,是第一位接觸14世紀文藝復興大師喬托畫作的華人修復師。剛開始學修復的兩個月,老師吩吋的工作是掃地、清潔。蔡舜任卻相當珍惜:「我必須分辨哪些材料要丟、哪些材料可以再利用;修復這幅畫剩下材料說不定是下一幅畫修復的重要元素。」

復舊如舊,不著痕跡的科學修復
過去修畫師大多憑個人觀感,在先人畫上加減顏色,但、近五、六十年發展出的科學修復概念,主張如舊復舊的復原精神,使修復工作愈來愈重視科學研究與分析判斷的理性精神。

曾長時間投入巴洛克時期畫家史特洛吉作品的全色工作的蔡舜任表示,判斷畫裡主要光線來源,找出畫中物體最細微的構成元素,一點一點的補出顏色、形狀,全色才會自然不失真。光是全一隻手仗就得耗上兩天以上,因為修復必須找到畫家最細微的筆觸,那是畫筆上一根根刷毛的錙銖必較。

古老文物 嶄新修復方法
觀察現存已三、四百年的清代書畫,可以看見過去的修復技術衍生的保存問題。善用不斷研發出的新科技,文獻上說的方法,不一定都是最好的。

補充:
台灣修復師現況:相較歐、美、日本的悠久歷史,台灣古物修復教育起步較晚,十年前南藝大成立國內第一所以古物修復為主的研究所:分東方繪畫、紙質、木質三組。學生平均修業四年才能取得學位,其中包括半年國外博物館的實習經驗。


【心得】
或許從不知道這些保存是怎麼一回事,到了展覽場總是看到人擠人,不要就是跟著導覽走,不過最近的導覽比較先進了,是用耳機接收的,不管站多遠只要有耳機就不怕聽不到也不會吵到其他觀畫人。
修復是美術與科學的結合,每幅都必須是成功的實驗。奇妙的事:大師的作品也是自己的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