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期刊】不懂財務,別人幹嘛把錢給你?

【篇名】 不懂財務,別人幹嘛把錢給你?橙果設計董事長 蔣友柏

【出處】 cheers104 文/史書華

【前言】
外界越用「昔日貴族」的身分去看他,蔣友柏愈要凸顯自己是個「商人」。

他的確是,關於蔣友柏的橙果設計,究竟靠的是個人光環還是經營實力,經過六年的考驗,答案已經愈來愈明確;從自行車、3c產品到生前契約,各種八竿子打不著的領域都見得到橙果的身影,合作客戶超過200個、橫跨70多個產業,平均一個案子都介於250~500萬元的規模。去年台灣外包設計產值才3億多元,橙果設計攻下三分之一;同時,橙果還前進上海開分公司「常橙」,用另外一種方式「反政大陸市場」。

蔣友柏不斷強調橙果是Design Venture Capital(設計創投公司),只是藉由「設計」作為tool(工具)幫客戶獲利。既然是利用創意、設計幫別人投資,當然要對數字敏感。

【武人精神的團隊】

文人做的是藝術,武人做的是可以獲利的東西。橙果成立初期,從英國請來知名設計師當國際設計總監,沒想到因此在「付錢的客戶」和「藝術設計」之間產生衝突,無法釐清自己到底是客戶的顧問,還是客戶內部的設計團隊的競爭對手?頭兩年過去,看似意氣風發,實際營運卻面臨危機,還有台灣自創品牌企業找上橙果談購併。

2006年底橙果一口氣砍了40%的員工,同年前幾個月,他還把英國知名設計師請走。「情面」從不是他考慮重點,績效至上,不管年資長短、老人新人,若是未達要求,就是被淘汰的對象。蔣友柏也不會給予特別優惠條件,符合勞基法就好。他把公司勞運與員工績效緊緊掛勾,有員工拿到20個月的紅利,也有人半個月都沒拿到。

【引進BCG系統內部管理】

績效不好就拿人事成本開刀,因為他蔣友柏對其他管理勞運都極其自信,他認為已把效率發揮到極致,沒有浪費。公司有35個人,目前要負責49個案子。看似極個人化的工作流程,在他不斷要求regularize numbers之下,引進波士頓管理顧問公司BCG用來管理員工的"Timesheet System"(時間表系統),找人花了八個月時間重寫程式,把時程、費用等不同構面加入,形成橙果獨有的工作追蹤系統,這是業界的創舉。

數字管理只是base,累積了客戶之後,自然就能形成module,數字是死的,重要的還是經驗法則。蔣友柏一個禮拜追一次財務報表,他盯著3個數字:contract sign(合約簽約金)、revenue(營收)、cash(現金),如果營收、成本、簽約金都沒問題,但現金減少,efficiency(效率)就出了問題。

【讓有限資源極大化】

主管要開3次會,每周一主管會議、每天早上8:30例行早會、每周五主管自行開會。蔣友柏對主管們能否掌握數字的挑戰非常犀利,因為對於客戶來說,財務總是他自關切的第一要項,因此,從今年開始,他要求公司至少保有18個月所需的現金流量,和兩年前營運資金撐不到3個月的情況來比,財務上他顯得更求穩健。一方面看緊數字,對於員工設計提案的內容,都要超過他的expectation(期望),預算規模不能成為沒創意的藉口,用最少的預算,換取最大的效益。


【結論】

「老闆不一定是對的,但一定要有guts。」就用他這句話做為本篇的結論。

2009年7月28日 星期二

【期刊】先生,你是草食男嗎?

【篇名】先生,你是草食男嗎?

【出處】cheers104 文/祝偉康

【前言】
新近出現的「草食男」已徹底顛覆兩性關係,儘管個性溫吞被動、對戀愛興趣缺缺,但貼心細膩的性格,卻是最佳人生伴侶。

回顧「草食男」一詞的出現,最早是由日本女作家,同時也是tack-planning出版社社長的深澤真紀在2006年所創,沒想到話題持續延燒,不僅成為媒體競相報導的焦點,還成為多部日劇探討的題材。

深澤指出,她的靈感觀察來自日本30歲以下的男性,因為在衣食無虞的時代成長,養成對工作、戀愛與人生都顯得被動的態度,甚至,連性愛都覺得麻煩,看起來就像一隻只顧低頭吃草,無視身旁景物變化的「草食動物」。以往日本男人從戀愛到床笫間,大致可分為「一個接一個」的積極派,與「找不到對象」的無緣派兩類,但現在中間又多了一個分類,就是對肉慾淡然處之的「草食男」。

正因為與異性的互動看似隨緣,「草食男」的行事風格常常招致許多渴望被愛、被呵護的女性怨聲載道。草食男對事業沒有企圖心、沒主見、只關注自己,對另一半興趣缺缺的性格,看似消極與自私,但草食男的出現,代表的卻是兩性價值觀的重整,意味「男女平等」已露出曙光。

過去以男性價值為主的家族價值傳承,因為家庭結構改變而中斷。進入小家庭為主的時期後,父親忙於工作,通常在家庭教育中缺席,加上學校教育女性教師比例偏高,這群人在成長過程中,多數時間由女性傳授價值觀,不僅懂得女性思維,容易維持同理心,對不再堅持上一代的男子氣概,拋棄兩性之間的角色包袱,一律只講求公平。

進化版的「草食男」與傳統男人不同,看似很man的傳統男人多半不會照顧自己,加上不善溝通,不會訴苦,心中都是不能碰的情緒地雷,常常弄得自己很苦,跟他們交往的女人更苦。雖然多數女性嘴裡嚷著「男女平等」,卻忽略在職場與經濟地位上得到資源後,責任也要跟著移轉,接受主動、被動角色易位,若女性一味期待對「男尊女卑」毫無概念的「草食男」能時而講求平等,尊重她的意見,時而化身「大男人」,將她捧在手掌,在不喜歡為難自己的「草食男」身上,恐怕只會造成一齣悲劇。

日本近來流行女性族群「around 40」(40歲上下的熟女),與「草食男」就是絕妙的搭配,前者的特色在於獨立自主、有經濟實力,加上社會閱歷多,又會照顧人,正好滿足「草食男」需求,而後者善於陪伴、溫馴的優點,又恰恰填補around40空虛的心靈,在無須改變性格的前提,各取所需,結合起來十分自然,帶動了「年下配」(老少配)風潮。

1分鐘,看你的「草食」指數:
以下有十題答「是」表示你符合,題數越多,傾向越高。
  1. 我喜歡待在家裡,勝過於從事戶外探險活動。
  2. 我喜愛費心打扮自己和犒賞自己,勝過於花時間、精力與人交往。
  3. 與他人往來時,我常會保持一定距離,不會深入發展。
  4. 對於性交易,我覺得是一種既花錢又浪費精力的活動。
  5. 參與一群女性朋友的聚會或話題,我總感到自然,從不覺得彆扭。
  6. 與女生互動時,我比較喜愛曖昧,勝過於變成真正的男女朋友。
  7. 做自己喜歡的事比跟女朋友約會還重要。
  8. 我覺得無論交往與結婚,都得擔負很重的責任,必須要深思熟慮才行。
  9. 一想到要發展男女朋友關係,照顧另一半,我總會覺得很累,很麻煩。
  10. 對於工作,只要按部就班就好,不必刻意追求表現。
  11. 我喜歡自在的工作,勝過於高薪的工作。
  12. 我不喜歡計畫人生,眼前過得開不開心比較重要。
  13. 我覺得與其買房子,不如租房子或跟家人同住,因為付房貸太辛苦。
  14. 婚姻中,男人不該扛下所有家計,而是夫妻倆要公平分擔。
  15. 我喜歡與人和諧相處,當別人對我發脾氣時,我常常不知所措。
  16. 我不喜歡控制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控制。

【結論】

日本的社會觀察家真的是推陳出新,的確新的族群出現代表的是社會的變遷,看到草食族群也讓我省思年輕一代在看待人生態度的淡然消極,不過我不認為「消極」是負面的,只是另一種極端的展現吧,就有如「積極」的一體兩面。

2009年7月22日 星期三

【期刊】幸福,從志工旅行開始

【篇名】 幸福,從志工旅行開始

【出處】 30雜誌 no.59 文/林孟儀

【前言】
在年輕人的心目中,比海外遊學花費更少,比自助旅行更深入,兼具服務的責任和旅行的樂趣,就是台灣目前最夯的「志工旅行」。

【內容】
志工旅行走向開放和多元的趨勢,只要動機和態度正確,語言能力和所學專長都不是問題,而且環境保育、文化節慶、古蹟維護、考古活動,都可以是志工服務的項目。

而在國內,青輔會設置壯遊點,推廣青年壯遊台灣的一系列活動,不論是去蘭嶼記錄傳統手工藝、環島服務以探索藝術冶療協助精神病患的可行性,或僅僅是參加原鄉部落的行程,也都是廣義的志工旅行,一種最有樂趣的社會參與方式。

其實志工旅行在歐美國家行之有年,也被稱為公益旅行、責任旅遊。不過志工旅行在台灣起步較晚,多數非營利組織和年輕人普遍尚未發展出正確的認識。

第一堂課 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人
去年,某私立大學獲政府全額補助到柬埔寨偏鄉的華語小學教中文。不少同學探詢後發現沒有吳哥窟觀光行程,就不報名了。

知售旅遊作家褚士瑩說:「是所有納稅人買給你們一個19歲那年夏天美好的回憶,如果把這些錢直接捐給小學,可以聘請更好的老師買、更好的設備!」

其實當地人放下手邊的事、犧牲自己的時間給你難得的機會,滿足你的體驗;而你能給人家的幫助其實有限,還反倒增加別人的負擔。
褚士瑩坦言
:「公益旅遊這件事,根本就不應該有光環。(指參加過海外志工旅行,回台就出書越來越多人。)公益旅行的正確態度是,你必須明白,你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人。戳破大眾的迷思。

第二堂課 從生活中養成服務的習慣

一個沒有服務習慣的人,根本就不配去志工旅行。
參加志工旅行之前,一定要從自己身邊的家人、朋友做起,在生活中養成公益服務的習慣;在志工旅行兩週突然變成”聖人”是不可能的。

第三堂課 行有餘力,可扮演世界公民

志工應從身邊、生活上做起,行有餘力再以旅行的方式、赴偏鄉、到海外,推己及人。

為什麼一定要到海外?
台灣現在懂得保護野鳥、保育溼地,多虧國際保育組織來擁推廣、協助保育,功不可沒。
印尼砍掉很多雨林來種植咖啡,而台灣其實是印尼咖啡主要消耗國之一;台灣衛生紙的原料九成來自加拿大的處女紙漿,不愛用再生紙…。我們這樣消耗別人的資源,對這些消失的森林,難道沒有責任嗎?

讓年輕人跳脫習以為常的生活環境,參與國際社會的公共議題,受到了衝擊和刺激,會啟動思維上的轉變,進而反思台灣,正是志工旅行的價值所在。

第四堂課 理解別人真正的需要
每年暑假慈善基金會到偏遠鄉區辦3-5個夏令營,而大哥哥大姊姊總是教大家學電腦,認為數位落差,城鄉差距…原因。原鄉的孩子們或許不要徒具形式的學英文、學電腦,只要你陪他們打棒球、溪邊游泳,讓他們感到快樂、自信、關心。
「這個社會其實不是需要『志工』,而是需要愛與關懷。」李家同點出志工服務的核心意義。


不論你要在家門口服務,或是去海外當志工,帶著愛心去旅行,在到來和離去之間,你都會看見自己的不足,理解自己當下的幸福,發現未來你對社會的那份責任,你也將是最大的受益人。

2009年7月21日 星期二

【期刊】用履歷幫自己廣告

【篇名】用履歷幫自己廣告

【出處】30雜誌 2009.07

【前言】
職涯規畫流程中,擬定求職策略後,就要開始撰寫履歷。用一份文件為自己作廣告覆歷的寫,扮演求職過程中臨門一腳的關鍵作用。

工作,究竟多難找?今舞來,平均每一天透過一○四人力銀行開放履歷找工作的人數,超過四十三萬人,而同時間,網站上的職缺數卻只有十九萬六千個,平均每個求職者能分配到的工作連0.5個都不到。「寫履歷就像是幫自己寫廣告文案,一份誠懇不說謊、但又充滿魅力的個人廣告。」

【履歷=求職信+履歷表+自傳】
一般人想到履歷撰寫,馬上聯想到表格化的資歷填寫。事實上,完整的履歷表分為三個部份,三都各自的功能不同,撰寫的方式當然不同。

【求職信:5秒抓住目光】

是英文履歷常見的Cover letter,除了展現求職禮儀之外,也是讓人資主管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求職者是否為目標人選的關鍵。至少要讓「讀者」得到以下資訊:
1.應徵的職務是什麼?
2.透過哪些管道得知這個職缺?
3.為什麼自己「適合」並「符合」應徵職務的要求?
4.人格特質的簡單描述,並提醒讀者,詳細的個人介紹包含在自傳中。
永遠從別人的角度出發,「由於企業徵才只花五秒就要看到想看到的東西,求職信清楚而明確,才能抓住對方的目光。」

【履歷表:用可讀性來決定長短】

就是一般格式化的個人資料,用最簡短、目標性清楚的資料,讓人資主管看到自己的適任性和競爭優勢。
1.三大面向清楚羅列:
學歷、專業背景、優異的成績表現、曾經獲得的獎項、打工經驗、豐富的工作資歷、擁有的證照、參與過的專案等,都是能讓招募主管在腦中描繪自己的材料。專業知識、操作技術、邏輯思考和改善進步的能力,這三大面向就可在這個表格中表現出來。
2.只列和應徵職務有關的內容:
翻開求職信進入履歷表,可能只有不到40秒的閱讀時間,每一句話必須是重點,每一個條列項目,都必需和你應徵的工作有關。

【自傳:論述主題「我是最棒的」】

自傳在整份求職履歷中,排序最後的,卻是影響召募者面試通知發出與否的最後關鍵因素,不過卻也最被年輕求職者忽略。「自傳其實就是在寫一篇名為《我是這個職務最佳候選人》的論說文。」
1.回答三個核心問題
「在過去的工作中學到什麼?」「為什麼想要應徵這份工作?」「以及對工作和自己未來的期望?」自傳就是用說故事的方式,讓人了解自己的特色,以及對應徵工作的企圖心和目標。每段只講一件事情。用一個句子回答一個問題,再用具體內容支持自己的答案。
2.用數字和具體的事例支持論證
多用具體的描述和數字來支持自己的論點,說明能力、特質和企圖心。即使是過去的活動經驗、一份短期打工,都在累積能力,也能呈現人格特質。
3.新鮮人、中高階,呈現方式大不同
資歷較淺的工作者,因為競爭者眾,要用「關鍵字」吸引目光。個中高階的求職者,讀履歷的都是高階核心主管,這時量化的工作績效、足以證明個人品牌形象的素材,都要列出來。

【履歷四力:財務力、顧客滿意力、效率力、學習競爭力】

這是一個強調「貢獻度」的時代,企業不想找人才來公司學東西,而是要求人才來貢獻所長,所以在履歷中表現自己的「可貢獻度」非常重要。
1.財務力:任何職務不是在幫公司賺錢,就是要能幫忙省錢,即使是基層行政職,都能展現財務力。
2.顧客滿意力:以良好的服務精神來開發與維繫客戶的能力,就是顧客滿意力。
3.效率力:不斷以改善流程的方案增進效能的效率能力,在市場競爭激烈時最能突顯貢獻度。
4.學習競爭力:不只配合教育訓練的學習,為了持續貢獻而主動學習的態度才能持續進步。

有明確的職缺目標,才知道要怎麼包裝自己,也才能開始撰寫履歷,以獲得面試機會。客製化的履歷、不要過度包裝,誠實表現自己的過去,誠懇表達對未來的期望,只要企業看對眼,就有機會得到工作,重點是,這樣的工作才能做的長久。


【結語】
忠誠度、歸屬感,反求諸己,事業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