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書籍】卡內基為什麼成功?

【書名】卡內基為什麼成功?

【出處】 黑幼龍著 天下文化2005年發行

【前言】
黑幼龍先生近五十歲創辦卡內基,短短的時間,就拿下全世界加盟區第一名,究竟卡內基為什麼會這麼吸引人,而又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願意投入呢?本書將帶你進入卡內基的世界。


【相信體內的巨人會漸漸甦醒】
每個人生下來就有不同的天份,都不盡完美,雖然這是上天所給予的,但人還是有改變的力量,一個人的行為習慣要改變,首先要將溝通的能力提升,試著去表達自己的看法、傾聽他人的想法,親自去做,在過程中就能有所體悟,進而就會慢慢改變。

或許我們不知道自己或他人未來會變得如何,但一定要相信只要肯改變,體內的巨人就會漸漸甦醒,而你所看見的世界與步伐也將大不相同,黑幼龍先生在書中提到了成功的七大關鍵:
  • 真心想飛,才能高飛
  • 善用個人特質,才能發光發熱
  • 跑得快不一定能解決問題,溝通貴在誠懇
  • 熱情最重要,但還是不夠,了解自己缺少什麼
  • 做你相信的事
  • 當下趨勢,了解需求
  • 你所做的事要真正對人有益
真正去實行以上七項法則,就能逐漸帶領你往前進,看見不同的自己。


【成功為失敗之母】
我們一定聽過失敗為成功之母,但你知道嗎?成功卻是失敗之母,因為面對改變最大的阻力,往往都是過去既有的成功,它會使只沉浸在過去裡,阻止你往前進;過去的成就值得品味,但如果不將現況加以改變,那麼值得你回味的事物即將減少。

黑幼龍先生在五十歲時,放棄既有的成就與工作,只因為他找到了他畢生想要從事的工作「卡內基教育訓練」,於是他放下自己,重新去學習,踏入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之中,或許旁人會覺得太傻了,但黑幼龍很得意地說:「我只是在做我喜歡的事」


【結論】
「我只是在做我喜歡的事」這談不上是什麼偉大的理想,但卻是你可以看見一個人從事自己最喜歡的工作是一種無法言語的喜悅,溝通與分享這是卡內基最重要的精神,也是改變自己最重要的關鍵,成長團體TKB也是朝著這樣的道路在前進,並期待能成為華人界的卡內基教育,或者再一次突破它!

2009年2月24日 星期二

【研習】手感美學行銷術

【篇名】 手感美學行銷術-商品添質感 強化品牌競爭力

【出處】 動腦雜誌 動腦講座、格林文化

【前言】 主視覺,常常是商品或平面廣告畫龍點睛的重要元素。用一張手繪的好圖、抓對合適的素材,就能讓商品或畫面增加一份純樸、恬靜的質感。在商品差異性不高的消費市場中,如何運用手感美學元素,增添商品質感、傳譯風格及強化品牌競爭力,動腦及台灣繪本推手-格林文化發行人及多位專家現身說法,經驗分享刺激你的靈感來源。

【講座主題/講者】

一、增添手感的設計美學 / 程湘如 頑石文創開發顧問創意總監
http://www.stony-image.com/
二、手感美學新商機 / 郝廣才 格林文化發行人
http://www.grimmpress.com.tw/
三、插畫家與業主共創商機 / 郝廣才 (代 陳心怡 米滷蛋圖像經紀人)

四、打開手感美學的開關 / re:pic圖像授權平台 計畫主持人
http://www.copyright.com.tw/

【events for what?】

因為動腦系列講座往往是要收費的,且所費不茲,這次是免費的活動,在信義誠品舉辦,並有超優茶點,格外使人感到有趣和精緻…此次活動的訴求對象是產品經理、產品設計者、網路、廣告、公關、行銷人員、插畫家、圖像經紀人,由經濟部商業司所指導,現場也邀來許多廠商,活脫是個「設計者-仲介平台-業主」的聯誼大會,輔以前三個好康又精彩演說,是一場頗為用心的行銷推廣大會!

全世界進入數位時代,手感美學風異軍突起也廣受注目。何謂「手感美學」,是以手製、手創、手繪所成的圖像,或仿手製、仿手創、仿手繪的電繪圖像兼屬之。手感風可營造樸實自然的視覺效果,予人溫暖的心理印象,用於產品上,則可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且增加商品的生命力,進而令人愛不釋手,成為收藏品以供欣賞把玩,是沿襲自古以來皆有的雅文化。

許多品牌重視創意與圖像的結合,紛紛尋求文創(文化創意)支持,融合出另一種新語言與消費者進行溝通,往往企業在尋找合適圖像時,卻常因為缺乏管道和平台,難以得到可供選擇的優秀圖像資訊,因此近年來台灣的手感美學總是追逐日本的腳步。

為此,《美國出版人週刊》譽為:「台灣與國際繪本界接軌的推手。」長期深耕繪本圖像的郝廣才,看出市場的潛力,率先打造re:pic圖像繪本授權網站。

台灣數位化的特色是快與廣,但常有雜而無用的相對缺點,需要有專業的服務,發揮篩選的功用,利用數位技術讓好的創作有更寬廣的發揮空間,並與國外接軌,台灣的在地文化固然有趣,但市場小,缺乏國際化的力量,故re:pic不只著眼台灣市場的服務,更著重國際人才與市場,為企業與設計者開展出一條美感新路,創造價值。

台灣有非常良好的製造技術,但缺少美感經驗,利用圖像美化產品增加價值的成功案例 ,如LV與村山隆,大都會人壽與史努比,乍看毫無關聯的組合,也因圖像在國際上的傳遞度高,擁有國際性的視覺傳達代言人也使企業的形象和銷售更為加分。

數位時代的便利和流通性使得圖像創作者的收入減低,故推動一個商業模式與介面,降低圖像授權門檻,讓圖像找到用武之處,re:pic使業主與設計者的媒合更加便利,建構出企業與創意的交流平台,為文創產業及台灣品牌打造出下一波的行銷奇蹟。


【講座摘要】

增添手感的設計美學--回頭草時代來臨

(一)紙張是最貼心的文化大使

因e世代的進步,郵票及信件的需求量大減,因此創意郵票也隨之產生,更有海角七號帶動懷舊信件的思念,引發寄信到恆春的熱潮;但許多念舊人士仍醉心於手寫書信、手感卡片的設計,使紙張不僅能「表意」、更能「表情」。
  1. 善變的紙:紙張能以不同造型、印刷呈現多種樣貌,可塑性強,展現紙材應用的千變性。
  2. 收藏的紙:紀念品、明信片的紙品開發,是觀光旅遊行程中的一大商機。
  3. 行銷的紙:文宣品的載體,可立即與觀者近距離的互動,仍是最安全、擊中目標客層的常勝軍。
  4. 傳情的紙:令收到者終身難忘的紙張,進而達到珍藏價值,是內容與創意的展現。
  5. 演出的紙:紙張與觀者有意義的互動,如上銀箔,使映出觀者鏡像,強調主角就是你。
  6. 警世的紙:以紙張傳達道理、溝通概念。
  7. 不滅的紙:善待每一張紙,保存其中的酸甜苦辣。

(二)多元媒材與台灣文創產業鍊

近三年來政府推動文化創業產業,「創意市集」成為年輕人一夕成名的大夢,相形之下,傳產的長程工藝早已像傳統農業般漸漸消逝,傳統工藝創作者的「邊緣化與孤軍奮鬥」與創意市集的「剎那升起剎那殞落」形成兩造對比。可幸的是,手作質感的文創產業仍然存在,等待你我去開創發揚。(按:作者所舉之案例多為政府發案,可見文創價值在台灣還需要政府扶植好一段時間!)

【結語】

re:pic平台是否能成功?我個人存疑,但其交流業主與設計者的用心和遠景我深表肯定的,台灣是個速食社會,郝先生也說,國外家具展都不讓台灣人進場,因為台灣人只要用眼睛看,就能回去copy出一模一樣的產品(這點我老闆也做過類似的事,他國小沒畢業都辦得到了!)。re:pic必真與國際市場接軌,方能推出屬於台灣的手繪口碑!以及專業的圖像經紀人士(如產學合作→設計院校的教授、出版社、工作室等)的入駐,方能使三方運作建全,保障消費及被消費的權益,使設計者圖有所用,得到應有的回饋,而非以往的廠商買斷、廠商獲益通吃的惡性循環。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書籍】別再為小事抓狂2-別怕賺不到錢

【書名】別再為小事抓狂2-別怕賺不到錢

【出處】時報文化

【前言】
我們有多常會為了小錢發脾氣,或是花了錢而後悔,金錢是不是影響著你的快樂呢?有多少人常常在煩惱著錢不夠,可是當你擁有一定程度的錢,是否就會比較快樂,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你會擔心如何守住你的錢財,懷疑其他人是因為錢而接近你,這樣的生活有比較快樂嗎?
現在你可以學習用更豁達的心態來面對金錢;你若能這麼做,你的整個人生將變得更輕鬆和諧;而當其他人在享有的任何成功,都是因為他們去除了憂慮,絕不是因為擔憂的緣故。當你不為錢斤斤計較,你就可以將經歷用在更有建設性的地方,去做一些能帶給你快樂的事。

【富足人生從現在開始】
每一旅程,不論多遠,總是從腳下得第一小步開始的,但是你一定得踏出第一步,才有機會一步步向目標邁進。不要害怕改變,更別擔心付出,所有順隨你的真心所做的改變與付出,都將啟動一股新的能量,透過循環不斷的流動,你將獲得意想不到的回饋與財富。
  • 成功秘訣聽起來很簡單,因為本來就很簡單,只要開始就行了
  • 付出本身就是回報。
  • 態度超然可以讓心境自在。
  • 不讓焦慮蔓延,會比播散焦慮,對事情更有幫助。
  • 先酬謝自己,再支付別人!
  • 正面處理問題的另一個方法,就是先讓腦袋淨空。
  • 心胸開闊會為工作帶來更多喜悅,也才能開啟一道更富裕的大門。
  • 雇用好幫手是成功的關鍵。
  • 當你傾聽內心的聲音時,道路就會自然浮現。
  • 去和贏家為朋友,想成功,就直接攻頂。
  • 每天多花二三個小時在你真正喜愛且真正行的事上。
  • 做你愛做的事,財富自然會滾滾而來。
  • 保有一顆體貼、和善、慷慨的心,你才算真正的有所收穫。
  • 拋開恐懼,拿出勇氣來改變。
  • 確保你的時間都花在創造生活中的成功及富裕的關鍵上。
  • 由衷的感激別人,你會得到更多援手。

【牢記你想要的】
牢記自己希望得到的一切,在心中注入成功的想法,善用反省與安靜的力量,聆聽內心智慧的指引,讓富裕有關的一切自動送上門來。
  • 反省讓我們察覺自己所設下的限制,以及我們思考中的某些盲點。
  • 錯誤都有誘發人們成長的潛力;每個問題也都有他自己的解答。
  • 當你向人求助時,是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感覺到有人需要他們。
  • 當負面念頭浮上心頭時,請輕輕的打發他。
  • 不要浪費你的精力去做每件事。
  • 不論你從事哪一行,第一步都是消除擋住去路的恐懼或憂慮。
  • 試著在你有求於人之前,多認識他們且與他們交往。
  • 沉默不代表關上你的心智,而是讓深層的聰明才智更活躍。
  • 想取的成功的好機會,必須消除恐懼,包括害怕別人反對的恐懼。
  • 善意是無法量化的,因此它是很有價值的物品。

【讓機會來敲門】
恐懼消失後,你的目標就會浮現,幫助你看透風險,你將會有新的做事方式,甚至能從過去的失敗中看到機會。要懂得接納別人善意的勸告,去傾聽去接受,這樣有機會開啟自己更深層的機會,記得勸告無所不在,人人都想為你提供協助,只要允許你自己接受幫助,你的生活品質就會突飛猛進。
  • 當你祝福別人順利時,他在你的內心就創造另一股動力。
  • 做一個體貼的人、樂於助人、對人和善、隨時伸出援手。
  • 下定決心改掉怨天尤人的習慣,可讓你活出你夢想中的人生。
  • 正面的能量不僅幫助了你,也幫助了你周圍的人。
  • 傾聽就像一個神奇秘方,能讓平常人變成忠心的顧客。
  • 幽默感和笑容可掬的好處,遠勝過更高的利潤。
  • 當事情不順利時,看看能從中獲得什麼教訓,調整自己繼續前進。
  • 在承諾為別人做事前,先問問自己可以做到這承諾嗎。
  • 為了成長,我們必須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事情。
  • 你必須誠實的面對自己的責任,而不要學鴕鳥把頭埋在沙中。

【享用樂觀的智慧】
當你抱持著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所有事情,勇於努力實踐,你便可打開原先隱藏起來的創造及喜悅之門。
當你注意到你的思緒又飄往過去時,請提醒自己過去已經結束了。
  • 精疲力盡是在告訴你,某個新的、有利可圖的事在前面不遠處等你
  • 如果你想做什麼重要的事,最佳時機就是現在。
  • 你可以每天、每時、每刻做到的一點,就是改變你的態度、反應及期望。
  • 學習某種技能的方法,就是去教別人。
  • 如果你太早放棄,請提醒自己務必堅持到底。
  • 「牢牢抓住,輕輕放手」意味達成目標及幸福的喜悅。
  • 你有能力改變你的反應、期望及前途;你有能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
  • 把關注的焦點和興趣放在整個過程,而不是單單只在意最後結果。
  • 學會區分合理的憂慮及不必要的擔心,我們可以走上富足的人生。
  • 哀怨是個壞習慣,它阻礙了你和他人的成功
  • 最出色和最可行的想法很簡單,但是需要你去執行,才有機會成真。

【結論】
這本書其實不單是在說如何放開心胸去看待錢的問題,也有談到人們的心態,我們常常會為了多少小事而想不開,一個人在鑽那小小的牛角尖,其實世界是很大的,放開心胸看這個世界你我都會收穫良多;而改變自己要花多少的時間,相信我現在就可以開始;最後請用你的心、態度、魅力、智慧以及真誠和善,去創造人生各層面的富裕。

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期刊】評估有效領導的方式

【篇名】 評估有效領導的方式

【出處】 卡內基每週一智電子報

【前言】
「領袖是天生的,不是訓練得來的。」好幾世紀以來,我們一直都相信這樣的說法。在封建或君主專政的時代,這樣的說法具有其真實性,但在現代,經驗告訴我們並非如此。

領導人最常見的兩個問題:
一個是領導人過於寬鬆、溫和;另外一個是過於冷酷無情


【寬鬆型的管理人】
寬鬆型的管理人往往想要討好每一個人,有時候太過信任與放縱,即使員工犯錯也不甚注意,甚至對於處分也是一再拖延,或者即使有處罰也因為過於無力而毫無效果。

這類的主管喜歡濫用讚賞,以致於過於浮濫而失去了讚賞的意義。其結果就是造成了員工的疏懶成性,沒有規律,就更別提團隊精神了。 為什麼管理人會如此寬鬆?

基本上這類型的主管是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因此內心深處常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有安全感的人,通常需要經由他人的肯定來支撐自我的信念。想要矯正這個弱點,必須先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並且施以自我發展、及管理技術上的訓練。


【嚴苛型的管理人】
嚴苛的管理人更常見,許多第一次負起管理職責的人,往往會認為自己必須要嚴苛、武斷,因此常常揮動權威的鞭子,彷彿是說:「看看誰是老闆!」

嚴苛的管理人會招來員工的怨忿,因為他們不認為自己該受到如此的待遇。過嚴的管理者通常導致極高的離職率、怠工、和低落的士氣。 嚴苛的主管也是沒有安全感的人,所以需要透過嚴苛的外表來掩藏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

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要建立起他們的自信,然後教導他們正確的管理方法。


【有效無效領導的簡單測試】
一、無效的領導方式
(1)驅使員工
(2)讓人心生畏懼
(3)主管說:「去做什麼……」
(4)使工作變得沉悶
(5)採取權威
(6)工作強調:「我想!我要!我覺得!」

二、有效的領導方式
(1)引導員工
(2)引發員工的熱忱
(3)主管說:「讓我們一起來做……」
(4)使工作變得有趣
(5)採取合作
(6)工作強調:「我們!」


【結論】
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份,現今樂活概念正在熱絡發展,人們開始注重生活品質,近年來更可見新世代族群對於工作、公司或團隊的新意識,不同於以往的上司下屬模式,未來勞雇之間應走向合作的模式,讓員工體會到自己也是團隊中的一員,並非單純地被雇用,而是發自內心地與團體一同成長、經營,才能真正朝向雙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