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期刊】台大學生 也要重新「學讀書」

【篇名】 台大學生 也要重新「學讀書」

【出處】 彭昱融  出處:天下雜誌 420期 2009/04

【前言】
隨著愈來愈多新生學習遇到困難,國內大學已逐漸體會「大一學好,大學成功一半」。台大透過新生專題、個別學習諮詢,政大開設「大學入門」課程,全力引導新生順利過渡。
然而,大學生學習困難的背後,原因究竟何在?


【學習動機低】
台大去年九月針對應屆畢業生調查,學生經過四年的大學洗禮,四成的學生仍有書讀不完、不擅撰寫報告、不擅口頭報告的困擾;三成認為自己缺乏讀書技巧、缺乏閱讀原文書能力、上課無法專心。

過去,大學生是少數菁英,經過層層篩選,學習動機強烈。如今大學錄取率已達九成,許多大學生「不知為何而來」,學習被動、自我要求也低。學生把大學當高中唸,學習策略沒跟著進步,也是學習困境的另一個主因


【理解再實作】
學會拆解文章段落與辨識邏輯的閱讀方法後,下一步是轉換成寫作能力,從「讓讀者容易理解」的角度,理出寫作大綱,一步步寫出結構分明的讀書報告,這就是重新練習讀書的方法之一。

培養對自己學習狀態的評估能力,也是關鍵學習技巧之一,將自己學習情況透過紀錄的方式(如錄),透過影像的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己,將會很快發現自身的問題在哪,就能夠馬上進行改進。

【結論】
透過理解行為、引發動機、掌握方法,我們可以擺脫「學不好」的命運,自我培養為「專業學習者」,大幅提升學習成效,我想不只是大學生,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都應該運用有效的學習方式,例如讀書會就是很好的學習方式之一。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期刊】請像設計師一樣思考

【篇名】 請像設計師一樣思考
           -專訪IDEO執行長 布朗
【出處】 天下雜誌421

【前言】像設計師一樣思考,不能只改變開發產品、服務、與流程的做法,甚至能改變構思策略的方式。」布朗去年於《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文章中寫道。


IDEO:一家十八年、五百多人的設計公司,獲得全球最多的產品設計獎項,連續三年登上美國百大創新公司排行榜。

【內容】
設計是包含硬體、軟體、服務和品牌。

什麼是好的設計思考
● 直接觀察,凡是以人為本,考慮人們的行為、需求、偏好,但同時也考慮科技的可行性、商業的可行性。不要看現存市場,要看市場裡的終端使用者,整合性思考讓企業創新符合人們的需求。
● 快速創造原型。具體了解才能愈快落實成原型,愈快測試、得到回應。
● 說故事。強而有力的故事會為你的創意注入生命。
我們進入網路的年代,對意義的追尋只會更強烈。經濟富裕後,人們的基本需求滿足後會追求更大情感上的滿足、更多生活的意義。
每一個創業流程的第一步就是問對問題。要常常問,為什麼事情會如此演變。這類問題將開創新的大門:為什麼產品是這樣?為什麼與客戶要這樣溝通?為什麼我們會是在價值鏈的這個位子?這些問題的答案會來自仔細觀察。先是好的觀察者才會是創新者

【心得】
觀察、思考到務實還有一大段距離,我想應該是用經驗補足的吧!初出社會的人總之這裡去哪裡改的,到最後就會四不像,我滿同意前幾篇裡講到的三個圈理論:興趣、專業、工作。三者的交集並非由社會決定。
前幾天我朋友開始跟我抱怨,說會胖是因為跟我走太近、錢存不下來是因為跟X常約出去吃飯約買東西…。被經理唸,就用反正我想離開的想法逃避。每個人都會有類似的想法,倘若沒有正向思考與知識補足恐怕就同流合汙了。雖不自許是一股清流,但至少不認同那樣的"牽托"。

2009年5月5日 星期二

【書籍】世界是平的

【書籍】世界是平的-把握這個趨勢,在21世紀才有競爭力

【出處】 湯馬斯弗里曼,雅言文化,2007

【前言】The World is Flat,這本書幾年前就很有名了,是近代經濟趨勢大作,由美國普立茲新聞獎的終生評審弗里曼所著,集結他數十年來在立足新聞界、走遍多國採訪的心得,文字很有個人風格,字數多,但是節奏很快,也可能是譯者很強;本書的理論見於世面上大小不同的論著當中,其實讀起來真的很舒爽。

第一章、我正在睡大覺,好多工作外移了
第二章、抹平世界的十輛推土機
  1. 1989/11/9圍牆倒下,視窗開啟
  2. 1995/8/9連結力的新時代,網景上市
  3. 工作流軟體
  4. 上傳
  5. 外包
  6. 岸外生產
  7. 供應鏈
  8. 內包
  9. 資訊搜尋
  10. 輕科技「類固醇」

第三章、三大匯流與媽媽的義肢

第四章 、勞斯萊斯算是一家英國公司嗎

第五章、相信開放,別以為壁壘有多少幫助

第六章、「世界是平的」時代所需要的競爭力

第七章、「世界是平的」時代所需要的教育理念

第八章、「世界是平的」時代所需要的教育投資

第九章、給政府、企業、父母的良心建議

第十章、為什麼墨西哥的護國聖像都是中國貨

第十二章、企業七大成功法則

第十三章、對許多人來說,世界一點都不平

第十四章、本土文化走向全世界

第十五章、戴爾衝突防制理論

第十六章、從11/9到9/11:我們需要想像力



在全球化1.0的時代中,國家要有全球思維才能富強,或至少有個一席之地;在2.0的版本中,企業必須要有全球思維,才能昌隆,或至少存活下去;在3.0的現代,個人必須要有全球思維,才能吃得開,或至少過得去。需要的不止是技能的新水平,而是心態上要有一定的彈性、自我趨策、靈活度。

今日很多工作者都可以發現,自己的所做所為已跟「 全球化」接軌了,人人都應該意識到,不只我的工作必須嵌進某個全球的供應鏈,我也必須知道如何去競爭,擁有必備的技能組合,達到供應鏈的工作效能。而且,我有能力,做得和世上其他人一樣好,甚至更好。在現今各種全球產業中,我必須天天我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和貢獻出來的獨特技能,證明我捧的飯碗捧得當之無愧。假如我不能證明,飯碗就會飛走得比以往更遠更快。


上面第十五章有提到「戴爾衝突防制理論」,我覺得這一章很有趣,它的前身是「黃金拱門衝突防制理論」,黃金拱門就是麥當勞,當兩個國家都有麥當勞連鎖,證明這兩個國家已有一定的經濟水平,人民自然是渴望安定和平的生活,絕對不希望國家發生戰爭。

Dell是作者在寫本書所用的筆電,因此他也使用了他記者惡勢力透過了Dell客服追查到他這台筆電的供應鏈關係,有趣的是,供應鏈全佈全球,尤以亞洲最多,亞洲又以台灣最多(看到這裡,好多我們耳熟能詳的台資企業都有,只是工廠都在大陸…)。理論言明,只要是國家身處在大品牌供應鏈其一之時,企業們為了利益,維持住供應平衡、社會和諧…簡單來說,經濟貿易是對世界和平有極大的幫助。看看北韓和伊拉克,他們沒M,跟世界接軌的供應關係當然…



【結論】
在壁壘重重的時代(過去社會流通不發達),個人平平也能賺到一份薪水;在抹平的世界裡,個人不該是平平,因為愈來愈多的工作只會歸給最好、最聰明、最有生產力、最便宜的工作者身上。

書中對教育討論也頗多,大都是講到美國因為富久了,導致年輕的一代都很墮落不上進,連最基本的閱讀都沒了,成天只知聽ipod、打電動,我想到我們台灣。

在美國,有色人種的社經地位長期處於低下,有一位黑人運動的領導者提到(他本身當然也是黑人): 「你們年輕一代的都不讀書、不上進,到社會上工作之後因為受到次等待遇就去打老婆、醉生夢死,這樣子領社會津貼領得心安嗎?」
後來他的言論受到團隊有 些人的抨擊(我覺得他說得也蠻有道理),有個牧師,也是領導人之一,幫他打圓場:「我們都必須提高我們的地位和條件,當然要完成這個理想,絕對不能靠酒鬼、毒蟲。」

2009年5月3日 星期日

【期刊】心煩嗎?善用「情緒抽屜」10種方法寵愛自己!

【篇名】心煩嗎?善用「情緒抽屜」10種方法寵愛自己!

【出處】作者:吳若女、黃惠鈴  出處:天下雜誌網站

【前言】
這篇文章其實是寫給職場中的女性看,不過我認為裡面的方法是不管男女都能去學習,也學習如何讓自己放鬆。

曾有人提出「抽屜理論」,讓人把不同角色,放進不同抽屜。例如,進入辦公室,就打開專業的抽屜。回到家,就打開愛與溫柔的抽屜。打開這個,就關上那個,減少彼此的干擾。

在辦公室裡,打開專業的抽屜
別害怕難纏的同事,也別害怕外來的批評,有好些方法能幫助自己,在職場上更成熟與專業。

(一)深呼吸,善用「瞬間暫停」小技巧
工作時,有人對你大吼大叫。最忙時,事情還是不斷湧入,你覺得快失控…這時,不妨開始深呼吸,一次、兩次,讓空氣緩緩進入身體。
《生活,該適可而止》的作者岡得斯建議,有時候可善用「瞬間暫停」的技巧,控制自己快要炸出來的情緒。像是深呼吸、到茶水間走一下,或在洗手間待一會兒,都是讓心與靈魂休息的好機會。
除了這些小技巧,也可以在平常先問自己幾個問題,防患於未然。「什麼事最讓你抓狂?」、「什麼時候工作壓力最大?」讓自己有心理準備,預做安排,減少失控的機會。

(二)和討厭的人也能愉快相處
我們都會害怕衝突,怕得罪人,所以碰到難相處的同事,多半不知如何是好。其實,有些方法讓自己愉快點。《憂慮》一書的作者哈羅威爾建議:
.和他(她)保持適當的距離。
.觀察別人是怎麼和他(她)相處?怎麼互動?但別太勉強自己。
.有機會和他一起喝杯咖啡,多點了解,找出這個人的好處,正面看待他。
.不妨將困擾告訴主管,請他居中協調。
.想一想,也許是你難相處。該自己做些調整。


別忘記,自己的抽屜
心理學家多鼓勵壓力大的現代人,要勇於了解自己的情緒,別忘了獨處時,適時打開自己的潘朵拉盒,了解自己的真實情緒,不再壓抑或隱瞞,隨時寫下來,把情緒收起來,當下不再受影響。


寵愛自己的10種方法
(一)有效利用時間管理
時間常常會不夠用,能善用分配時間做事,你的工作會更完美

(二)善用分擔來做事
一個人的力量不會比一個團隊的力量大,跟其他人分工搭配作業,你的工作速度會快十倍。

(三)健康的飲食
意謂你要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多喝水,適當補充維他命;少吃紅肉、少糖、少吃加工精緻食物、少吃飽和脂肪。另外,如果有抽菸,戒掉吧!

(四)運動
運動是對抗壓力的絕佳良方。當你覺得有壓力時,身體會釋放葡萄糖跟腎上腺素,藉由運動可幫助燃燒這些多餘的化學物質,所以你的身體可恢復常態。

(五)睡眠充足
最好能有足夠睡眠,不過,有時候你可能因為壓力太大而睡不好。如果你有這方面的困擾,試著睡前洗個熱水澡,避免臨睡前喝酒、抽菸或飽餐一頓等。

(六)解放壓力
不管再怎麼忙,別忘了好好疼愛自己。有些紓壓產品還挺好用的,例如電動按摩器可按摩背部、肩膀等,有些產品甚至有溫熱按摩效果。
把煩惱寫下來也是個好方法。拿起筆跟紙,花個20分鐘把你的困擾跟可能的解決方法寫下來。

(七)尋求協助
別把所有責任都攬在身上,你需要幫助時,別忘了向你的其他家人、親戚朋友等求援

(八)定期健康檢查
沒有人比你自己更有責任照顧好你的健康。就算再忙再累,如果生病千萬別硬撐,趕快求醫。

(九)自己的心靈園地
雖然諸事纏身,不過,獨處的時間或空間,能讓你暫時抽離煩躁。

(十)一顆正向思考的心
保持正向思考不容易,但對健康絕對有益。你可以試著找出會讓你覺得高興的事物,多開懷大笑,儘量避免會讓你沮喪的想法、行動。一旦發現自己掉進不好的情緒,適時踩煞車:停,不要再想下去。
開心過一天,難過也是過一天,何不饒了自己,多看好的一面,學會寵愛自己!也許你可以從每天說句讚美自己的話、說句感謝別人的話開始!

【結論】
大部分的壓力,不是別人給予,而是自己所造成的,要如何去控制壓力紓解壓力,自身的思考方式就很重要,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煩惱,但是如何把壓力及煩惱在對的位置,將壓力轉為助力,讓自己變得更進步,是我們都需要思考的題目;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正向思考,讓自己有個美好的一天,如此生活會變得更美好。